抗铬/镉细菌的多样性调研

来源 :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won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使用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环境中,铬主要以三价铬(Cr(Ⅲ))和六价铬(Cr(Ⅵ))两种形式存在.由于Cr(Ⅵ)的强氧化性和高水溶性,其毒性更强.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是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难度较大的污染物.PAHs 具有毒性大,水溶性低,生物可利用性差等特点,对人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该类物质在±壤中常以吸附态形式存在,很难通过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去除[1],长期存在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会议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粪产量巨大.猪粪是一种肥料资源,在培肥地力、促进养分循环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猪粪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猪粪中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严重,且猪粪及其堆肥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会议
分子分布是研究重金属元素进入植物体后,在各种蛋白质中的积累以及与蛋白质发生的化学行为.研究重金属胁迫下植物蛋白分子分布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植物重金属中毒与解毒,有助于理解重金属污染下的植物吸收、累积、耐性和解毒机制[1-2],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会议
镍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生活和工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随着电池、电镀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镍及其化合物的废弃物进入生态系统.镍是生物必须的微量元素,而超量的镍也具有潜在毒性,土壤中的镍不仅阻滞植物生长发育,且可在植株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影响动物乃至人类的健康.
会议
随着重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土壤健康状况面临着巨大挑战.农业固体废弃物中常伴有超标含量的重金属元素,其不当施用将导致耕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可能伴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因此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行为特征的变化对其分布、反应和最终命运的认识十分必要.
会议
砷是一种致癌元素,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大量研究表明,砷在土壤中与含铁材料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因此Fe(0)、铁氧化物、硫酸亚铁等铁基材料引起了砷污染土壤原位固化/稳定化修复领域的广泛关注[1].
会议
近年来,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水体中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是水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1].水体中镉超标会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如被称为十大公害之一的骨痛病就是人体中镉含量超标引起的.因此,镉污染的治理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会议
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农田土壤质量不容忽视,大量受污染耕地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或使用其它措施提高耕地的安全利用率.理想的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材料是既可降低土壤重金属迁移性,又能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土壤肥力.
会议
为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2016 年5 月28 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当日起实施.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17 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土壤中重金属检测已成为土壤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
会议
铬在水体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r(Ⅵ)和Cr(Ⅲ),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致使铬离子在物理化学特性、化学活性及生物毒性等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与Cr(Ⅲ)不同,Cr(Ⅵ)氧化性强、毒性大、致癌致畸变作用强烈且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