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早验案分析

来源 :第十三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和心律频率、节律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或多项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多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器质性多由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时尤为多见,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轻者可见心悸、气短、胸闷不适,重者可发生昏厥、心衰、休克等.目前单一用西药治疗,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使其治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某些难治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可出现短阵或持续性室速,甚至发展为室颤而危及生命.在世界范围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己成为目前中西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NG Tie-tao Nuanxin Capsule(邓铁涛暖心胶囊,DTTNXC)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HF).Method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performed in 6 databases: P
目的:对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进行测评.方法:选择124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进行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的调查,并对两个量表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及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的回收率95.1%(118/124)、有效率为97.4%(120/124),克朗巴赫系数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慢性心力衰竭5年的生存率仅为25%左右,与恶性肿瘤相仿.虽然西药治疗使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总体来说,慢性心衰患者的年死亡率仍然达到35%-45%.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并达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碎裂QRS波关系.方法:收集急性左心衰患者200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分型结果及其与碎裂QRS波相关性进行观察记录,归纳分析.结果:急性左心衰证型以阳虚证最为多见.阳虚组fQRSs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辨证为阳虚证的患者心电图有较高的fQRSs发生率,预示着急性左心衰严重程度高,预
许心如教授认为部分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属于中医“心衰病”范畴,其发病机理为气虚血瘀水停,其中水饮阻肺是其重要病机,采用泻肺利水的方法治疗,疗效显著.本文章通过随师许心如教授,收集相关病例,研究其组方用药特点,分析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阐述许心如教授运用泻肺利水法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经验.
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发病率越高,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诊断主要依据超声心电图及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治疗并没有特异性方法.本文主要从定义、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分型等叙述,以为临床提供依据.
目的:观察芪红散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12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4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十芪红散治疗,均持续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左心收缩功能参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生存质量水平的差异.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约2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率逐渐增加,据估计,年诊断率约为8/10万,患病率约为37/10万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方法有着一定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该病的防治.
邓铁涛教授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所致之心衰病以心为本,五脏相关,尤重心脾,其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以心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血淤水停为标.在治疗上主张急性期宜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上;缓解期宜综合调理,以调理脾胃为先.在治疗用药上强调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