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流域径流特征及其对降雨的滞后效应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雅砻江流域1953-2014年径流资料、1961-1971年降雨资料,采用集中度、集中区等指标,对雅砻江流域内的径流量、降雨量分上游下游段,在多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采用集中期来反映径流对降雨的滞后效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雅砻江流域径流集中在5-10月,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季,上游径流集中期主要分布在7月中旬和下旬,下游径流集中期主要分布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流域内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季节上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初期,约占全年降雨的90%,上游降雨集中期主要分布在7月上旬和7月中旬,下游集中期也主要分布在7月上旬和7月中旬;雅砻江流域的径流对降雨有滞后效应,上游滞后天数为20 d,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下游滞后天数为26 d,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上下游滞后时间相差约7 d),其原因可能是地质地貌差异、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表覆被改变、水利水电开发对降水拦截等。
其他文献
针对现有的棱镜-光栅的组合设计存在结构复杂、调试困难的问题,建立了三棱镜-光栅组合色散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仅需改变三棱镜、光栅的空间相对位置来提高光谱色散线性度的双目
从地铁隧道三维点云数据中分割出物体的点云是自动化检测地铁隧道病害及重建地铁隧道三维模型的关键步骤。由于某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结构特点,使用其采集的三维点云数据计算点云法线向量和曲率时准确度不高,导致一些常用的三维点云分割算法,比如一种改进的区域生长分割法不适用于该检测系统采集的点云数据。为了分割某自动化检测系统采集的三维点云数据,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分割算法。这种算法避免使用不准确的法线向量
  本文提出在流域尺度上对以水循环为纽带联系的陆面水文物理、生物地球化学和人类活动三大过程所构成的流域水系统进行研究,并对流域水系统三大过程的耦合及反馈进行阐述,从
  本文旨在对黄河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新时期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水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提出力求实现黄河水资源管理创新,建立推动黄河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
  基础是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之本,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以沭北闸拆建工程为实例,对基础处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工程充分利用老闸原有的空箱岸墙沉井基础,采用了桩基、老沉井内换填
智能化技术正在改变传播形态,以人机交互为核心的智能传播开始浮现,身体实践已经成为人机交互的表征,而传播学研究也从“离身”开始转向“具身”,这为智能传播时代人机关系的
针对无线光通信中极化码构造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气弱湍流信道的具有更低编码复杂度的湍流偏序构造法.将通用偏序技术引入到大气弱湍流信道中,利用蒙特卡罗法仿
  地下水超采成为影响河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环境问题。河北省从2014年开始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在外滩九江路口海关大楼前“站”了近30年之久的赫德铜像是一尊经典的雕塑。它曾经是上海甚至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城市雕塑之一,承载着上海和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
  依托GIS技术优势结合水工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文章在水工程安全异构数据一体化管理、三维可视化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GIS在水工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方案,并构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