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板经济学”到“贫困经济学”——Prof.Muhammad Yunus的学术思想及启示

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银行家Muhammad Yunus(尤努斯)从“黑板经济学”转向“贫困经济学”,并最终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给我们很多启示:他是经济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经济学家应该也必须具有深广的人文关怀;深刻反思传统,并努力创新;和谐是和平之本。
其他文献
作为网管的延伸,该系统不仅能迅速准确的反映基站机房内的各种信息,还可以进行各项数据、资料的实时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告警的呈现.
缩小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使不同区域人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全省多数地区属于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都低的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失衡,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难点所在,因此,统筹区域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民生活与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健全空间管理的协作
20世纪60年以来,在批判、反思、总结传统工业化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生态环境保护开始受到西方理论界重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工业比重不断下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后,工业化国家高技术产业得到高速发展,并实现了初步的信息化,世界现代化进程加快,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内容和方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云南新型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云南经济的空
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东北老工业基地将在振兴中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而东北综合经济区又可以分解为东北重化工业经济区、东北高新技术产业区、东北粮食主产区和东北农畜养殖区,所以在其总体功能价值取向下又应当进行细化:东北重化工业经济区裂变为现代装备基地,东北高新技术产业区提升为高科技产业基地,东北粮食主产区建设为生态农业产业基地,东北农畜养殖区成长为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并且分别阐明各自功能价值取向的现实基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和具体界定,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一种特殊区域,可以按照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成长方向加以推进,使之继续发挥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经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逐步达到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理想境界,并且能
根据晋西北和太行山两区各县域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确立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使其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能够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才能在两区开发战略中使整个县域经济实现循环发展全面进步的目标。
“资源的诅咒”是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假说。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资源的诅咒”这一基本命题为依据,对资源禀赋与山西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作了验证;其次对自然资源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对资源富集区如何避免“资源的诅咒”提供了几点政策建议。
近20多年来,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总体上的制度环境和交通通讯等客观条件差距正在缩小;但另一方面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别却又呈扩大走势。笔者分析后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违背经典著作关于区域发展趋同的现象,主要的不是由于坚持效率优先发展方针的结果,而是在体制转换中实行的是不全面或有缺陷的市场化改革造成的。即只有资本的自由流动和集聚以及劳动力的大量异地
本文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一外围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思路的基础上,从产业的空间集聚视角入手,建立起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不完全的经验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内在空间机制在于各省的制造业集聚程度不同,而决定各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在于各地区的初始条件的不同。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初始优势又被内部规模经济效应,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所
城郊县域经济发展是山西省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其他类型相比,城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依托性的显著特点,同时还具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科技优势与人才优势。聚类分析后在数理层面上归纳出三种具体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农副产品基地型、工业产品配套型和多层次城郊服务型,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客观实际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县域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