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术后宫腔镜复查来评价透明质酸钠膜贝占(粘停宁,组成与Seprafilm基本相同)对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行宫腔镜电切手术妇女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内置入透明质酸钠膜贴;对照组38例,宫腔镜电切术后不予任何处置。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行门诊宫腔镜复查,评价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粘连的类型、粘连的程度及宫腔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1、术后1个月时透明质酸钠组及对照组的宫腔粘连发生率分别占10.5% (4/38),65.8%(25/38),两组比较透明质酸钠组的宫腔粘连发生明显减少(P<0、05);3个月时透明质酸钠组及对照组的宫腔粘连发生率分别占5.26%(2/38),23.68%(9/3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发生粘连的类型及粘连程度,观察组1个月时发生宫腔粘连的有4例,其中3例为周围型膜性粘连,1例为中央性膜性粘连合并轻度宫颈粘连,3个月时发生粘连有2例,2例均为侧壁性膜性粘连,程度为Ⅰ度:对照组中术后1个月25例发生粘连,其中3例为中央性膜性粘连,22例为肌纤维性粘连,Ⅰ度粘连3例,Ⅱ度粘连13例,Ⅲ度粘连6例,Ⅳ度粘连3例,其中2例为Va度粘连,1例为Vb度粘连;术后3个月时发生9例粘连,其中6例为Ⅰ度粘连,2例为Ⅱ度粘连,1例为重度宫颈粘连合并宫腔积血。3、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患者各年龄段发生宫腔粘连的情况,结果均显示P<0、05,各年龄段宫腔粘连发生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年纪越小术后发生粘连的几率越高。4、创面<1/2宫腔的粘连形成率为12%(3/25),创面>1/2宫腔的粘连形成率为47%(24/51),二者比较X~2=11、856,P<0、01,差别具有显著性。5、两组病人术后创面愈合速度无显著差异。6、两组术后阴道流液时间均为3~10多天,透明质酸钠组无不适。结论:1.任何损伤子宫内膜的因素均可导致宫腔粘连,宫腔操作是最主要的原因。2、年龄是影响电切镜术后宫腔粘连形成的因素之一,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粘连。3、粘连的发生与宫腔内手术创伤面积正相关。4、宫腔镜电切术后应用透明质酸纳膜帖能减少术后粘连及组织纤维化,且不影响创伤愈合,但近期效果明显,远期疗效不佳。5、透明质酸钠应用安全,副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