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中医分级辨治

来源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肾癌,多从辨证论治出发,选方用药.笔者认为,采用中医分级辨治肾癌,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疾病的特点,进行辨证,治疗上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条理化,临床常常取得不错的效果.肾癌基本病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积聚成毒,治疗以健脾益肾,祛瘀解毒,软坚散结为法;肾癌术后,气血两虚,瘀毒互结,治疗以益气养血,祛瘀解毒为法;肾癌肺转移多见肺气亏虚,痰湿蕴肺,治疗以补肺益气,化痰止咳为主;肾癌骨转移多见肾虚精亏,瘀血阻络,治疗以补肾益髓,活血通络为法;肾癌靶向药物治疗后皮疹,轻者疏风透疹,中度凉血解毒,重则加用补气养血,透脓之品;靶向药物后腹泻轻则健脾化湿,重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肾癌终末期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从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源流、病因病机发挥、治法方药、加减用药以及验案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为临床更加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了一定思路.恶性胸腔积液(MPE)可能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的晚期出现,尤其以肺癌为主,约占MPE发生原因的1/3,其次是乳腺癌和淋巴瘤[1].肝E的发生往往提示着肿瘤播散或病情进展至晚期,预后一般不良.中医药在MPE的治疗中发挥着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特色
辨病、辨证、辨症是中医学的精华,把辨病、辨证、辨症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随着西医及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辨病、辨证、辨症的关系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通过探讨病、证、症的微妙关系,对于中医肿瘤治疗的辨病、辨证、辨症结合的思想阐述,先介绍了传统中医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传统中医病、证、症的局限性及现代中医病、证、症的认识,现代中医肿瘤病、证、症的认识及运用临床理化及影像学检查在"早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角度探析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癌性发热的相关认识,旨在为现代癌性发热的辨治提供理论指导,拓宽辨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认为癌性发热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关键为"虚,."毒"、"热"。其中"虚"是内因,以营阴亏损者多;"毒"是诱因,癌性发热的特异性因素;"热"为该病集中表现:此三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贯穿病程始末,总体表现为"营阴亏虚,毒热蕴结"。在辨治癌性发热时往往从阴虚、毒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之一.花宝金教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花宝金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为情志因素、脾胃虚弱以及冲任不调导致气机升降失司,进而引起清浊之气郁滞,最终形成痰、瘀、毒等肿瘤病理产物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治则治法上以调肝、调脾胃、调摄冲任相互结合,以恢复气机升降的平衡,这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的:探讨药酶的基因分型与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复习文献法.结果:根据对药物代谢能力的差异将人群分为:超快代谢(UM)、快代谢(EM)、中等代谢(lM)、慢代谢(PM)等四种类型.根据基因分型明确食管癌中药治疗的个体化.结论:个体的差异如基因型、评分、性别和酶分泌的不同,对于同一种治疗方案,可产生不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贾英杰教授认为"虚"、"毒"、"热"是癌性发热的病机关键,总体表现为"营阴亏虚,毒热蕴结".临证时,往往从阴虚、毒热入手,善用攻补,虚实兼顾,用药注重脾胃,不滥用苦寒,且时时注意顾护津液,并自拟癌热宁方取得良好疗效.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认知障碍,抽搐,乏力等,严重时迫使放疗中止,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目前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甘露醇治疗为主,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二重感染,加重溃疡等副作用,停用甘露醇会出现颅内压再次增高的"反跳现象".有临床和相关文献表明,中医药配合西医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降低脑损伤发生率,改善
冯正权教授认为,乳腺癌根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肝郁气滞,为本虚表实之证,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从肝气郁结,气血虚弱,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进行辨治,临床治疗注重顾互脾胃及抗肿瘤中药的应用,注重患者生活调摄.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李佩文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佩文教授治疗乳腺癌的门诊病历处方158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8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中医
神主宰人生命规律,由心主导,分先天元神与后天之神.介绍了"心神"之变是癌毒发生的始动和促进因素,元神之变、异常情志与过度欲望均与癌毒有关.同时提出传统情志疗法、养心安神、补中益元等调心神防治癌毒的新思路.在癌毒的防治与肿瘤的中医临床中,药物治疗与情志心理疗法相结合将是未来趋势。治疗一方面针对癌毒本身、一方面针对"内虚"之本,再通过调"心神"各种手段进行防治,三管齐下,心药结合,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