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无盲法和语言限制;根据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42个患者.其中5篇文献按照治疗组联合放疗治疗的不同分组进行meta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与单独进行放疗相比,在疼痛缓解率方面,合并效应量相对危险度(RR)和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n=380,RR=1.21,95%CI[1.07,1.37],p=0.002).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对于癌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进行放疗,且能够辅助降低单纯进行放疗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虽然近年来RCTs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仍需从临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报告的规范性诸多环节提高研究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癌、癌旁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肺复康组(17.2 g生药/kg)、5-Fu组(25 mg/kg)、模型组、正常组.检测肿瘤体积及瘤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癌、癌旁组织
目的:考察厚朴水煎液含药血清及厚朴总酚对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活力的影响,进而为阐释厚朴"味辛-行气"性效关联性及其改善胃动力障碍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培养小鼠原代胃Cajal间质细胞,再于培养基中加入含药血清、不同质量浓度组厚朴总酚与之共培养的方式,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厚朴水煎液组能
目的:观察茜草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能力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切除卵巢,进行去势造模.测定茜草对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及凝血机能的影响,并观察茜草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给药后,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茜草5.4g·kg-1剂量组的大鼠血清P含量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并能明显缩短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
目的 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
目的 以分子对接技术从芹菜籽小分子化合物中虚拟筛选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揭示芹菜籽发挥降尿酸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检索整理相关文献收集芹菜籽已知小分子化合物并用Chembio 3D软件绘制化合物三维结构并进行能量优化,建立配体库;从PDB数据库下载配体1N5X,使用Chimera软件删除多余链及配体,采用Autodock 4.2分子对接软件对受体蛋白加氢加电荷,进行分子对接计算虚拟筛选
目的:观察羌活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活性成分.方法:通过二甲苯小鼠耳部肿胀实验观察羌活挥发油抗炎作用,通过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其镇痛效果,通过GC-MS联用分析羌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建立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模型,观察大鼠机械疼痛阈值、足趾容积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足趾组织研磨液IL-1β、IL-6、TNF-α、PGE2水平,通过UPLC-MS法分析羌活醇提液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羌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姜黄素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第一次肝纤维化模型采用腹腔注射50% CCl4橄榄油,剂量为0.5ml/100g,以后各次腹腔注射30% CCl4橄榄油,剂量为0.3ml/100g,每周腹腔注射2次,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橄榄油,连续六周.姜黄素高、低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12
目的 观察IBS内脏高敏性大鼠结肠MC、SP及SP mRNA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MC活化、MC与SP表达的相关性在内脏高敏性发病机制的作用及痛泻要方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乳鼠直肠扩张刺激法结合乳鼠与母鼠短暂分离制备IBS内脏高敏性大鼠模型.第12w-14w,灌胃痛泻要方2.03g/kg.第14w取结肠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对MC进行染色,以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分析结肠组织中SP、S
目的 研究通过给小鼠灌胃山豆根及山豆根配伍甘草的水煎液后,检测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酶(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并结合肝组织的病理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核因子相关因子2 (Nrf2)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甘草配伍山豆根后减轻小鼠氧化应激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SPF级KM小鼠50只,采用随
目的: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0只.正常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用高脂饲料制备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造模4周后,将30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每组大鼠10只,灌胃用药4周.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脂肪重量;用相应方法检测肝组织TG、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