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直立碳纳米管阵列阴极屏蔽效应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军用微波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降低直立碳纳米管阵列阴极的电场屏蔽效应,本研究通过普通紫外曝光技术结合侧向沉积收口工艺,研制了发射单元的底部直径分别为1微米、0.6微米、0.4微米和0.2微米的无栅型直立碳纳米管阵列阴极。阴极的制造工艺如下:首先在单晶硅上溅射氮化钛缓冲层,然后通过曝光工艺制作直径1微米的胶孔阵列,侧向沉积牺牲层对胶孔收口,沉积催化剂铁并去胶,最后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直立的碳纳米管。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收口孔径的减小,每个发射单元内碳纳米管的根数随之减少,同时碳纳米管的生长速率减慢,阵列阴极的电流密度明显提高;当收口孔径为0.2微米时,发射体己经接近理想的单根碳纳米管的形式,电流密度在电场30V/μm时达到0.26A/cm<2>,阵列阴极具有较好的发射稳定性,波动小于5.6%,并可以在10<-6>Torr的真空环境下运行。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不同颗粒度的AlO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利用热压铸工艺成型,烧制出网络骨架结构的多孔AlO陶瓷。具有这种结构的多孔AlO陶瓷不仅具有合适的气孔率,而且有较高的强度。通
本研究将波导传输-反射法应用于微波管用渗碳多孔氧化铝衰减材料介电性能参数的测量,得到8.2~12.4GHz和12.4~18GHz两个波段下的介电性能参数。利用双端口S参数测试,检测出渗碳
会议
基于相对论Hartree-Fock-Slater自洽场原子结构模型,考虑电子-离子间的弹性散射机制,用分波法和扩展的Ziman公式对电子传导不透明度作了计算。考虑到等离子体离子环境的影响,不仅引进了等离子体的结构因子
本文利用FORTRAN语言将等效电路法推出的3mm回旋管振荡器输出窗的驻波比、反射系数、传输系数等的计算表达式编制成计算程序,对各输出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高频仿真软件HFSS
会议
本研究利用直接在空气中加热黄铜片的简单方法得到了大面积的氧化锌(ZnO)纳米线阵列。制备过程无需外来锌源、催化剂或者真空环境。测量了所得到的纳米线阵列的场发射特性,与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Jefferson实验室自由电子激光器(FEL)、俄罗斯Budke核物理研究所NovoFEL、德国DESY(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FLASH、我国北京大学PKU-ERLFEL、中国工程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