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建筑柱托换节点梁柱结合面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rong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20个钢筋混凝土双梁式上轨道柱托换节点模型进行了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其中16个试件按正交设计方法设计,考虑了行走梁外挑长度与行走梁梁高比值、托换梁配箍率、托换梁纵筋配筋率与纵筋强度乘积、托换梁与柱结合面所植插筋配筋率与插筋强度乘积等影响因素;从16个试件中抽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试件,另外制作4个试件作为滚轴位置不同的情况下的对比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对试件的应变分布及大小进行了量测,记录柱与托换梁的相对位移曲线,观察裂缝的发展规律和试件的破坏特征。根据6个发生结合面相对滑移破坏试件的试验结果,提出柱托换节点托换梁与柱结合面高度的设计公式。根据16个正交试件的试验结果,总结出柱托换节点柱边截面配筋的实用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7.62mm口径模拟弹侵彻碳化硼陶瓷/铝复合靶板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侵彻过程、破坏现象、靶板耗能和极限速度四个方面对试验和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得出了碳化硼复合靶板抗弹机理、耗能机制等相关结论。
本文提出进行6个1/2缩尺的钢筋混凝土L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并在其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进行非工程轴方向受力(与工程轴成45°和135°方向)的L形截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4个1/2缩尺钢筋混凝土等肢L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L形短肢剪力墙的承载力、滞回特性、刚度、延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机制等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带暗支撑异形截
为进行钢筋混凝土杆系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本文基于纤维模型,借助于ABAQUS用户自定义材料程序VUMAT,开发了显式动力分析中梁单元的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并成功调用运行。应用所开发的程序对不同加载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试验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加载制度下的滞回性能,能够满足钢筋混凝土杆系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需求。
本文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进行了钢管混凝土在ISO-834标准曲线下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试验量测了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冲击力和位移时程曲线。试验过程中考虑了受火时间、冲击速度和冲击能量对高温下钢管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火时间和冲击速度对高温下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动态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高温下钢管混凝土试件在冲击作用下产生了很大的压缩变形,但仍具有良好的截面完整性。
本文介绍了基于多介质耦合建模技术的结构--水相互作用完全数值分析及实现方法。以某深水桥梁群桩基础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分别建立了结构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和水体的势流体单元模型。通过对结构在有水、无水等不同状态下的动力特性进行比较以及针对简化模型的分析讨论,得到了以下结论:水体--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有明显影响,水深越大,影响越强,且对高阶振型的影响强于对低阶振型的影响;桩基
大威力精确制导武器弹药在掩蔽部工程的口部附近爆炸,高强冲击波会沿坑道进入工程内部,采取有效措施快速衰减冲击波,既具有防护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和量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坑道中增设扰流板后对入射冲击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扰流板对冲击波的衰减具有良好效果。通过比较,得到了最有利于冲击波衰减的扰流板倾斜角度,最后得到在增设扰流板条件下任意冲击波的衰减公式,可直接用于工程的设计计算。
因减震、安全隔离或建筑功能的需要,可在结构内部设置局部悬挂结构。本文给出了此类结构设计要点,包括抗连续倒塌设计,舒适度设计以及减震设计。抗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替代路径法,材料强度设计值、荷载组合以及构件失效准则参考美国和我国相关规范中的要求。舒适度设计则需计算楼板或楼盖的竖向第一自振频率及给定人行荷载下楼板的动力反应,然后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验算。减震设计依据单摆原理,通过合理设置摆长,可使结构具有长
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是一种新型剪力墙。本文将钢管混凝土边框柱、钢桁架和混凝土剪力墙进行组合,形成了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为了解该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1/5缩尺、剪跨比为1.0的低矮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其中包括1个普通混凝土剪力墙、1个圆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和1个圆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桁架剪力墙。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3种低矮剪力墙的承载力
铁路站房结构一般为复杂空旷结构,屋顶为大跨度网架或桁架结构,中间候车大厅,通常采用延件框架结构体系。本文介绍了站房设计时的结构选型及布置,荷载的取值及计算假定的选用等。
为了分析不同支撑形式对钢框架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PKPM软件设计了X型、V型和人字型三种不同支撑形式的12层钢框架支撑结构,提供了主要构件的尺寸和结构的振动特性,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sap2000对三种不同支撑的自振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探明了不同支撑形式对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V型和人字型对结构刚度的提高比X型的支撑明显,前二种支撑效果非常接近,分析结果可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