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的同化应用

来源 :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欧盟的METOP-1、美国的GRACE A、我国台湾的COSMIC等掩星折射率资料,以美国NCEP开发的GSI同化系统为平台,对2012年6月10-13日华南地区一次静止锋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循环同化模拟分析.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分析天气尺度Rossby波破碎过程,讨论了两类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大尺度平均环流和风暴轴异常的动力学关系.在东太平洋型厄尔尼诺期间(EP El-Ni(n)o)位于北太平洋的西风急流加强并向下游延伸,500hPa位势高度(Z500)异常场为PNA型.在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年期间(CP El-Ni(n)o),北太平洋的急流下游向赤道方向移动.
本工作介绍了一种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天气尺度涡旋相互作用的运动学机制,用以揭示天气涡旋对于NAO季节气候变率的动力反馈过程.通过将涡旋结构分解为基本涡旋流部分和异常涡旋流部分,从而论证NAO低频流如何系统性地组织天气涡旋并获取涡旋涡度强迫来实现自加强.
会议
对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为暖(冷)位相的北半球冬季,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相联系的准定常Rossby波通常沿着一支高(低)纬度路径向下游传播.
利用一个新定义的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和准地转低阶谱模式研究了海陆非对称热力强迫对年代际尺度上环流和阻塞变化的影响.定义的海陆热力差异指数用于衡量纬向非对称热力强迫,研究发现自1980年以来海陆热力差异明显减小.
本文利用经验公式定义了三种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尺度涡旋,然后分别在其最大风速半径处叠加非对称热力扰动,用三维涡旋扰动分析和模拟模式(Three-Dimensional Vortex Perturbation Analyzer and Simulator,3DVPAS)模拟了扰动位温、垂直速度、位涡等的演变,并进一步分析了静力平衡调整、热量和动量通量以及能量转化.
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于7月13和14日先后在我国台湾省宜兰和福建省霞浦登陆,二次登陆后,"碧利斯"强度有所减弱,但环流仍维持数天不消,带来严重灾害.
会议
2008年8月25日02时-14时上海发生一次大暴雨过程,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历时短,且降水强度强,其中徐家汇站出现的117.5mm/h降水强度创该站自1872年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最强.
本文利用增长模繁殖法(BGM),对2012年6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不同扰动方案的集合预报试验研究.分别对集合预报中只考虑初值扰动、加入模式扰动和加入地表参量扰动的三种不同扰动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最优试验方案的降水集合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咸海以东到新疆的天气尺度冷性涡旋系统(中亚低涡)常与乌拉尔山脊联系,其活动异常可导致新疆暴雨(雪)、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甚至对我国东部地区天气气候也有重要影响.
观测和理论研究表明,除天气尺度过程对大气对流运动产生的强迫外,边界层条件对大气对流运动的发展和对流降水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