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内科病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来源 :第五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调查内科病区2006年6月处方配药记录,随机抽取3天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记录,从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角度调查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从中取10份详查病史,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发现内科病区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频次等方面的不合理问题突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小时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EST,66 Nil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8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8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大肠梗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方法:通过采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对18例急性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观察,在其作用机理、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等各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对于大肠癌所致的低位肠梗阻,能够在梗阻近段进行结肠减压,在肠道准备后行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进行吻合,从而避免了造口后再行二期手术(18例治愈16例,治愈率(88.9%)。结论:经肛门
目的:探讨经口肠梗阻长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方法:通过采用经口肠梗阻长导管对34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在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等各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与传统的胃肠减压相比,经口肠梗阻长导管能够插入梗阻部位的直接上部进行吸引减压,能将肠道中潴留的内容物吸引并排除,从而解决梗阻症状。同时还能进行X线造影,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原因;能够配合腹腔镜手术或开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8732例LC术中转开腹的22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转开腹率2.6%(227/8732)。其中因胆囊本身病变复杂、术中异常发现等到原因所致的主动性开腹192例(84.6%),术中因出现技术性并发症而导致的被动性开腹35例(15.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内镜、腹腔镜及其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法,提出微创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系列性方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微创中心连续收治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224例,首先经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患者甲稳渡过急性期后,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情特点实施内镜、腹腔镜及其联合治疗。结果:224例ACST患者中胆管结石183例,胆管狭窄41例。183例
本文回顾了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消化道内支架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历程,总结了新型内支架的发展方向,并评价了我国消化系管道内支架研究者参一与国际交流的现状。
目的:研究别隐品碱(ALL)抗心律失常的效应.方法:以哇巴因致豚鼠,乌头碱、氯化钡致大鼠,氯仿-肾上腺素致家兔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观察别隐品碱对抗多种动物模型发生心律失常的效应.结果:应用别隐品碱后,豚鼠对哇巴因诱发室早、室速的耐受量显著增加(P<.05),而诱发室颤及心电活动停止的耐受量增加极其显著(P<0.01);使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早、室速和室颤的耐受量显著增加(P<0.05);使氯化钡致大鼠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ers,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遵照操作程序对包括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科学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是集临床和科研为一体的机构.本文论述了国外静脉药物配置的趋势、我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展现状、PIVAS的优
本文论述了为配合前一阶段卫生部进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活动,药剂科对北京世纪坛医院2005年6月1-14日全院及手术科室出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总结.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寻找解决不合理用药的方法及对策.方法:固定抽取2005年1-8月的病情较重、用药品种较多、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科室出院患者病历816份,对临床用药不合理配伍情况应用PASST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6份病历中监测医嘱48306条,其中不合理医嘱6994条,占总监测医嘱不合理的14.48%.有1031条存在中等程度的有害药物相互作用,占14.74%,严重不良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