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stein模式指导下老年人心肺复苏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客观、规范地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Utstein模式指导下的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对CPR的老年人的发病原因及复苏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心脏呼吸骤停原因中脑血管疾病因素与中毒溺水因素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CPR>10min的启动时间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确地评价老年人CPR相关因素与复苏效果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及早实施CPR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出现心肌梗死、心衰甚至猝死等心血管事件,是目前中老年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利用DSCT对临床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获得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CTA图像和首过灌注图像,同时进行双能延迟成像,分别于与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和双核素SPECT显像进行比较,研究DSCT双期扫描评
肺动脉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发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均颇高,是国内外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本文将本院24例PE患者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价值。
奴卡菌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受损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需长期免疫抑制和激素治疗的系统性疾病。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将本院1例SLE合并奴卡菌病进行了分析介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v arterv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本文介绍了检查冠状动脉的无创影像学方法,分析了MSCT扫描及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浅谈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多排螺旋CT应用于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已近10年,心率过速引起的运动伪影曾是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更高多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心率过速已不是首要的问题。患者心律不齐引起采集数据的相位不一致所产生的阶梯状伪影(stairstep artifact)成为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双源CT在心率过速、轻度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对策。
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后的心肌损伤的程度是预测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指标,心肌血运重建后,存活心肌的功能会改善,没有活性的心肌功能则不能改善,前瞻性的评估存活心肌,对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坏死心肌与存活心肌的概念,分析了心肌强化机制,浅谈了MR评价心肌活性和CT评估存活心肌,阐述了MRI、CT评价心肌活性的临床应用前景。
高血压脑出血系临床常见多发病,大多起病突然,发病凶险,死亡率高。本文介绍了本院采取床边锥颅穿刺引流的方法治疗1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欠他了取得的良好效果。
目的:以往用于CPR时的支撑背板均不具有对按压时压力和频率的显示功能,现场实施徒手胸外按压时不能即时反馈客观数据,施救者难以达到标准心肺复苏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感控式心肺复苏背板,使单一支撑功能的垫板变成了能够为施救者提供标准按压参数和频率提示的多功能智能化背板。方法:施救者将感控式CPR背板置于患者胸背部下方,将其头部置于背板上方中央的凹槽中,据2005国际心肺
目的:让大家熟悉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流程,实施专业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建立一条急救流程:一般急救护理包括评估病情,吸氧4-6分钟/升,绝对卧床,包括大小便,嘱患者不要用力,镇静止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建立静脉通路用药,控制入水量,监测病情等→院前溶栓→院前PTCA准备,送介入中心或安全护送病人入院治疗。结果:院前接诊救治88例病人,79例成功救治,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为89.8
先天性肺动脉发育不全多见于儿童,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未发现先天性肺动脉发育不全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未手术治疗而生存至76岁高龄的病例文献报道。本文介绍了一例罕见高龄先天性右肺动脉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浅谈了诊断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