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的战略补充:海水淡化工程进展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2008zxff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水淡化工程的发展过程,讨论了海水淡化工程项目现状,同时对“十一五”各省市海水淡化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海水淡化技术分布、应用领域以及各省市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截止2012年底,中国海水淡化已建成装置81套,淡化产量74.92万m3/d;在建海水淡化项目12套,预计产量65.3万m3/d.
其他文献
考虑到空间因素在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中的作用,本文运用前沿的空间分析技术考察了2000~2010年间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金融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空间集聚和空间集群特征明显,但集聚力量较弱。通过单变量和双变量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出中心地区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与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邻近地区金融资源空间集聚与中心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模式。在空间相关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要对银行进行逆周期资本监管。本文从逆周期监管的角度出发,利用14家中国上市银行2007年上年度至2011年上年度的数据,采用H-P滤波法对逆周期监管衡量指标进行了计算,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就逆周期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进行了模拟测试,测试结果发现:(1)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过热阶段,贷款余款/GDP超出正常水平;(2)逆周期监管通过影响银行资本结构从而影响到企业
本文试图研究更加广义的公共资产,包括央行官方储备资产及政府净金融资产在面对私人部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发挥的稳定作用。运用OECD国家1990-2010年数据,采取平行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计量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重要解释变量的情况下,公共资产在金融危机时期具有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资产价格尤其是股市价格为重要传导渠道;在金融危机期间,不同种类的公共资产中,央行储备资产相较于政府净金融资产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微型金融机构评级的发展实践,对CAMEL、PEARLS和GIRAFE三大典型评级体系的指标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其指标具有涵盖面广、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分散、各有侧重等特点。随后,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微型金融机构评级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应注意问题。最后,选取10家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调查对象,对建议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结果
本文利用2006~2011年中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综合绩效及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及成长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安全性、成长性绩效呈“倒U”形关系,高管薪酬、高管薪酬差距与综合绩效正相关;高管薪酬与流动性绩效及盈利性绩效相关程度不高,统计上不显著,但薪酬差距与盈利性绩效显著正相关。
本文选取2007-2011年阳光私募基金数据,从构建风险定价因子、投资能力等角度对私募基金的业绩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本文发现,私募基金的绝对收益在不同背景的基金经理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都明显超过沪深300指数.其次,鉴于对私募基金定价因子研究的缺乏,本文构建商品风险因子、债券风险因子,通过面板数据、时间序列稳健性的风险,研究发现私募基金平均每年能获得4.4%的超额收益.其中,非结构型基金比结构型基
为了解典型农药化工厂区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本研究选择京津渤地区某农药企业,对其厂区和周边表层土壤中Cu、Ni、Cd、Zn、Cr、Pb、Hg和As等重金属进行了监测,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美国环保署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存在明显的As污染,尤其是生产区土壤中As的浓度达到土壤三级标准的2.59倍,
利用面板数据研究气候变化、水利建设和粮食生产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兴修水利的投资和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影响不大,而粮食预期价格水平、施肥量变量、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影响比较明显,说明了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对气温升高的适应性比较强,而明显缺乏对洪涝灾害的适应性。为了提高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农田节水、兴修农田水利以及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措施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连丰和连枯突出,且与国土资源和国民经济布局极不匹配。近年来,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供水危机日趋严峻。介绍了气候变化与水管理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制定,于2005年强制生效。京都议定书的强制生效使得原本不具备商品属性的碳资源具有了交易的价值,形成了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碳交易市场,并且逐年持续快速扩张。作为碳排放大国和非减排义务国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碳资源供给大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