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真皮支架的研究进展

来源 :2015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暨第五届中国(福州)ISAPS美容整形外科高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支架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此简述组织工程皮肤的相关发展。方法:查阅近20年人工真皮支架相关文献,选择人工合成类真皮支架和天然类支架两类研究资料进行综述。结果:目前人工合成类支架材料以聚乙交酯、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聚碳酸酯类等聚酯类支架材料为主。作为支架材料,其降解速度具有可调控性,且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因此,合成类支架在生物工程皮肤中占有一席之地。胶原、壳聚糖、透明质酸、羧甲基壳聚糖及丝素蛋白等作为天然类支架材料,其容易获得,制作工艺不复杂。制作成本较低,且在组织相容性、理化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相比人工合成材料有良好的优势。但存在抗原性是否完全消除、疾病传播的可能及降解速度难以掌握等缺点。目前的研究主要在于将天然支架的材料按照一定的生化技术与其进行组合,以改善其不足之处,并设计出更加合适的支架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30例儿童创伤后肢体瘢痕挛缩畸形游离植皮手术的效果,阐述游离皮片在儿童肢体严重瘢痕挛缩修复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对30例创伤后的肢体瘢痕挛缩畸形应用游离皮片
会议
  目的:探讨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改良手术方式,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方法:设计更为接近唇鼻自然结构的切口线,该切口线术后位于人中嵴部位,鼻底部采用患侧三角瓣插入鼻小柱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亚洲人种中的发病率约为1%,其最典型特点是出生后的几周到几个月进入一个快速生长期,然后在1岁左右自发进
会议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引发的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肤纤维化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呈"蟹足样"浸润性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并出现
  目的 通过对Ⅱ型环状缩窄切除样本的组织学研究,病变部位影像学分析,探讨一次性切除的可行性;评价一次性手术切除术的美学和功能效果。方法:对手术切除的Ⅱ型环状缩窄组织标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手术方式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2012年09月至2014年09月期间治疗的83例94指拇指多指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0例(60.2%),女33例(39.8%);
会议
  复拇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8/100000,表现复杂多样,尽管在Wassel分类(1969)基础上增加了Wood分类(1978),仍无法涵盖所有复拇畸形。复拇矫正的目标为调整手指的纵轴
会议
  目的:鼻声反射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AR)是一种评估鼻腔空间结构的临床检测方法,能客观评估鼻腔通气状况.目前鼻声反射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方面主要集中在青少年
会议
  目的:双侧下颌牵张成骨术是矫治皮罗序列征的常规术式,手术通过延长下颌骨体部和/或升支,改善舌后坠带来的气道梗阻,以及与此相关的喂养和睡眠障碍。下颔骨体部或升支的截骨
  目的:观察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小儿皮肤新鲜创面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05年1月到2015年8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构成的复合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