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青山口组化石组合带分析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青山口组分为青一、二、三段。青一段地层在研究区见一个化石组合带,该组合以侧视低五边形、壳面光滑、厚度小的Triangulicypris torsuosus外凸三角星介成层出现,且非常富集为特征,它们占到化石总数的70%以上。青二、三段地层分布的介形类生物属(亚属)数量较少,但自下而上属的形态(背缘倾斜度和背角)变化是有规律的,据此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种,此段地层划分的关键是介形虫属种鉴定,因为同一亚属不同种之间的差异仅在背缘倾斜度和背角的大小,区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有了属种名单,分层则比较简单,某一种控制一段地层,带化石之间的分布不相重叠,某一带化石出现的层位即为某一带(标志化石延限带)。
其他文献
我国新生代植物化石资源丰富,但西北地区报道的植物化石点不多,深入研究的就更少.最近对青海泽库和乌兰一带的新近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在擦尔根盆地中新统油页岩中采集了保存较好的生物化石,现已完成了初步鉴定,果实以翅果和荚果为主,主要属槭属Acer、豆科等,种子主要为具翅松属Pinus种子,叶片主要为榆属Ulmus、槭属Acer、柳属Salix以及单子叶类,昆虫主要为蚊子、苍蝇等.这些化石材料主要
近年来,笔者等详细研究了海南岛和广东早新生代木化石和果化石9属10种。在分类鉴定的基础上,对重要科属的起源及植物地理史进行了讨论,利用“现存近缘种法”对上述化石类群的古气候意义进行了分析。在茂名盆地,油柑窝组上覆地层黄牛岭组的孢粉组合中落叶的栎属植物的花粉增多,表明始新世晚期本区气候逐渐变冷变干,并且出现季节性变化特征;加来-南宝盆地豆科木化石Adenantheroxylon nanbaoensi
本次研究利用美国西北部Idaho州Clarkia中中新统的Metasequoia, Taxodium和Quercus化石植物的气孔指数重建出中中新世的CO2浓度,探讨与该时期温度的关系。另外,利用浙江天台上中新统的Quercus和Cunninghamia恢复出晚中新世的CO2水平。最终,建立出中新世的CO2浓度变化,探讨CO2与温度间的关系,为这一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根据华南亚热带井冈山高山沼泽钻孔SMP的4个14C测年数据,结合80个孢粉样品和炭屑的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地区~4000cal yr BP以来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变过程。孢粉组合当中,代表寒冷时期的植被组成有Fagus和Ericaceae,而代表温暖期的由亚热带常绿阔叶类,例如Castanopsis等。而代表次生植被的Alnus群落大量发育与森林火灾发生有关。同时,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有两次相对低温期发
沟鞭藻是生物地层研究中十分有用的工具,但与其它门类相比,沟鞭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何承全、李彭(1981)首次报道了琼东南盆地莺9井的沟鞭藻,共鉴定出17属28种,并对属种进行描述。我国第三纪海相沉积分布局限,仅见于喜马拉雅山区、塔里木盆地西缘、台湾、南海北部和雷州半岛等地区。由于缺乏海相地层露头剖面,研究材料多为石油系统提供的钻孔岩心或岩屑样品,受其保密条例限制以及沟鞭藻研究人员的缺乏,公开发表的
近二十年来,在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龟类化石,以满洲满洲龟、辽西鄂尔多斯龟和建昌辽龟为代表.这些化石发现为研究白垩纪早期龟类的分类和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化石材料.在分类上,这些类群都属于曲颈龟类的原始类群,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其中,鄂尔多斯龟和满洲龟较辽龟更为原始,这也与其的地层分布相一致。此外,在古地理分布上,这些类群的化石发现与所处的古盆地区域相一致。故此,这些化石发现不仅为白垩纪早期
本次工作对白云凹陷L1井158个样品进行了沟鞭藻生物地层研究,取样间距为5m,连续取样厚度785m,共发现沟鞭藻化石33种42种及10个未定种。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二个沟鞭藻组合:Homotryblium plectilum-Cordosphaerdium gracile组合和Polysphaeridium subtile-Lingulodinium machaerophorum组合。在南海北部古生物
西藏措勤盆地北界为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缘的木嘎岗日断裂,南界为冈底斯岩浆弧,东部以藏青唐古拉为界,向西跨过国境线延入克什米尔,是一个呈近东西向长条状展布的中、新生代盆地。本文所研究的固着蛤化石采自三个剖面,分别是:日土县拉梅拉山口北剖面、革吉县聂尔错南岸剖面和仲巴县扎布耶茶卡西南岸剖面。这些化石经鉴定共有四属五种藏北郎山组固着蛤生物群可与伊朗、阿富汗、克什米尔及日本北海道白垩纪中期固着蛤生物群进行
基于茂206井和松科1井全取心井段,进行了系统的松辽盆地中浅层古地磁测试与研究,涉及层位包括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和第三系泰康组.通过新一轮古地磁样品测试和研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松辽盆地中浅层磁性地层学剖面.实测资料显示:南孔茂206井记录了6个磁极性带,北孔(松科1井)记录了10个磁极性带.对照国际地质年表(GTS,2008),结合已有的关于松辽盆地中浅
茂206井是我国陆相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它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带。茂206井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青山口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强的特点,大多为好-最好烃源岩。尤其是青一段富含有机碳的黑色页岩和褐黑色油页岩——优质烃源岩,它同时具有干酪根碳同位素正偏、C27甾烷优势、重排甾烷含量低,普遍存在伽马蜡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它代表了白垩纪温室效应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