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运用变压吸附技术实现中小氮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造气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氮肥企业大部分以煤炭作为生产原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西方封锁的战略现实和我国的资源禀赋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技术,全世界90%以上以煤炭为原料的合成氨、尿素生产装置在中国。本文介绍了我国合成氨尿素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对合成氨工业的革命性意义,阐述了UGI间歇气化工艺的升级换代,探讨了型煤技术的现状,研究了各种气化流程煤耗数据,对各种煤气化技术的特点和技术经济性进行了比较,浅谈了煤制油技术,以及合成氨甲醇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技术问题。
其他文献
支持复合事件的规则机制是当前主动数据库所采取的主要模式,而要准确预测规则集的执行情况是相当困难的。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确定型多带图灵机对主动数据库进行动态分析的模型,归结出主动规则可终止的充分必要条件。该模型还可以用于主动规则的辅助设计和验证。
为了改善802.16e安全标准中组密钥管理的安全与应用性能,首先分析了常见的组密钥管理机制和Wimax无线网络的组密钥管理解决思路,利用密钥树和单向函数g,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树结构的Wimax组密钥管理方法,设计了节点加入和离开网络时组密钥更新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逻辑密钥分层方案(logical key hierarchy,LKH)相比,该方法在密钥存储、密钥更新、通信量以及组管理者的
以1958年1月大连化工厂开始400 t氨厂设计,3月上海化工研究院开始2000 t氨配套8000 t碳酸氢铵装置设计为标志,我国自己的间歇煤造气技术,至今已经历整整50年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间歇煤造气技术的基础在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固定层,阐述了采用移动床才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固定层,提出了旋转炉箅结构形式对建立相对稳定固定层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而造气的煤炭消耗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企业都在造气炉的工艺流程上进行了改造,水夹套由Φ2400增大到Φ2600,并且有部份企业采用了Φ2600/Φ2800型的锥形夹套。随着炉膛的扩大,工艺管道阀门也随之增大,由原来DN500增大到DN700还有的达到DN800,油缸也由原来的63/45增大到80/55。本文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对问题产生的原
文章叙述了间歇式、固定床煤气炉造气生产普遍采用的且被人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四位一体"技术的发展、建立过程,以及它们的特点、功能和应用效果。以便使其在现阶段的造气生产中发挥出更大作用,让中国特色的造气生产达到现代化水平。
造气生产过程相当复杂,目前生产中的操作数据大多在造气炉外部测得,例如气体温度蒸汽流量、加煤数量、半水煤气成份等等。本文根据作者实际工作体会,认为炉温控制、上、下行煤气温度控制、炭层控制、蒸汽用量控制、入炉空气总量控制、气体成份和气量控制、加煤与出灰操作规程、原料质量与品种搭配控制、交接班条件控制、炉条机转速控制(指炉算转动快慢)、循环时间控制可列入“准则”范围。指出炉温控制是关键,是“准则”的主要
氮肥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具有了自己一套完善的生产技术,而相对造气技术也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制气的方法和技术也变得多样化,制气的投资和规模也大不一样,相对投入和产出也不一样。对我国国情来说是一个贫油富煤的国家,发展煤制气技术空间很大,碳一化学空间更大。油制气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己逐步退出制气行业而煤制气技术则日趋完善和提高。什么样的造气技术发展空间更大,更有市场竞争力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但作者
本文叙述了兖矿鲁化在气化炉烧嘴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气化炉采用新型耐磨烧嘴后,运行周期大幅度提高,烧嘴运行达到151天。
由于煤质灰熔点低,恩德炉操作温度很难达到设计指标,使气体中有机物含量增高,导致尿素产品变为黄色。通过调整入炉煤质和掺烧比例、增加干燥装置降低入炉煤的含水量,使恩德炉的操作温度由960℃提高至980℃,有效解决了尿素变色问题,提高了煤气中有效气体成分,降低了氧耗,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公司新建60000t/a甲胺、DMF装置DMF部分采用英国KPT公司"一步法"专有技术。该技术是以CO和二甲胺为原料、25%甲醇钠--甲醇溶液为催化剂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生成二甲基甲酰胺(DMF),本文将该装置造气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