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体中全氟羧酸的汇的初探

来源 :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羧酸是一类环境中无所不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选择三氟乙酸、全氟丁酸及全氟辛酸为典型全氟羧酸,采用离子色谱考察了水体中全氟羧酸与OH、SO4-等氧化性自由基、eaq-等还原性自由基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SO4-、eaq-可以通过电子转移与全氟羧酸发生反应.文章进一步结合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得到的eaq-与全氟羧酸阴离子反应的速率常数对自然水体中全氟羧酸的汇去途径进行评估.
其他文献
本文开发了基于中国地理和气象信息的Ⅲ级多介质环境模型,研究了二恶英在中国各地的环境行为.以毒性最大的2378-TCDD二恶英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31个适用于各省地理和气象条件
本研究在广州市区采样点利用MOUDI分段式采样器采集了四个季节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低分子量的PAHs粒径分布呈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环境中以颗粒态和气态两种形式存在,气态PAHs和颗粒态PAHs在大气中的反应、传输、沉降等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大气中PAHs的相分布.采用玻璃
本文以物理化学性质涵盖范围宽的美国EPA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为模型化合物建立了一种以树木表皮为采样介质的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被动采样平台;并建立了一种
本文通过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芘暴露10天后,苦草对芘的富集、自由基含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在苦草根部和叶部的富集有很大差异,在叶部的富集量远远高于
2003年5月在珠江三角洲典型河网采集沉积物柱样,对其中的POPs如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氯苯类化合物(CBs)以GC/ECD外标法定量分析测定,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209个PBDE分子进行HF/6-31G*水平上的结构优化,并在优化结构基础上进行了分子静电势及其导出参数的计算.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
广州地区冬季大气中PCBs空间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中PCBs的总量按照距离市区从近到远浓度依次降低.市区的平均浓度是郊区的1.61倍,是背景区的2.54倍.PCBs各单体化合物的浓
三嗪类除草剂作为预防农田杂草生长的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水中农药残留浓度属痕量级,建立高效富集与分析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选取了6种三嗪类物质,建立了对水中痕
文章从我国现阶段保护人群健康的需求出发,提出环境痕量污染物(Environmentaltracepollutions.ETPs)的概念.由典型的经济社会活动中ETPs个例调查分析入手,认为相对于我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