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中ALK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来源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214例NT标本(NB:162例,GNB:46例,GN:6例;N-myc基因扩增者24例,获得者153例,正常者37例)中ALK基因拷贝数异常,同时对其中126例进行ALK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研究儿童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中,ALK基因拷贝数异常及ALK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LK拷贝数异常是NT特别是NB中,常见的遗传学异常。ALK基因水平(扩增、获得、正常)为NT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预后指示因了。NT中ALK蛋白阳性率高,提示ALK蛋白在NT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ALK蛋白阳性与NT预后无相关。
其他文献
ID1为分化抑制因子或DNA结合抑制因子,参与血管形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衰老等重要生命过程,然而对基因ID1的转录调节的研究还甚少,本研究中,拟在食管癌细胞中,深入地探讨基因ID1的转录调控机制.借助公用数据库UCSC,对应分析ID1启动子区的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结果,确定哪些转录因子参与了基因ID1的转录调节;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确定在ID1的启动子区域有转录因子c-
会议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层析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甲状腺手术当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甲状旁腺、淋巴结、脂肪组织以及甲状腺组织,采集其OCT图像与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甲状旁腺、淋巴结、脂肪组织、甲状腺组织均获得清晰的高分辨率OCT图像,不同组织之间及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结构之间可明确区
目的:探讨SPECT-CT联合MRI多模态显像诊断疑难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怀疑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行SPECT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骨转移的患者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仍无法诊断病例行MRI检查,部分病例行PET-CT检查,结合各自影像特点综合分析判断,对多模态显像与单独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ECT骨骼确诊率(骨转移+良性病变+正常)为91%, SPECT-CT,SPECT-C
会议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房单纯切除/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患者139例,术后对314枚前哨淋巴结行病理超薄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结合患者彩超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对存在乳腺癌微转移的前哨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及声像学特点.结果:有淋巴结微转移的19例中有15例在彩色多普勒中有丰富的形态学改变和血流显示,且有12例获得动脉血流频谱。淋巴结微转移组Vmax
目的:探讨不同融合系数对直肠癌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直肠癌患者行DSCT腹部强化扫描扫描,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扫描完成后取得6组数据,分别为80kVp数据,sn140kVp数据,融合图像数据(融合系数为0.3、0.4、0.6、0.8);6组数据的图像分别测量直肠癌病变的平均CT值及噪声,并计算
目的:回顾性分析累计野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化疗对比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单纯化疗治疗胃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1年81例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其中39例接受累及野调强放射治疗技术(45~50.4Gy),放疗期间接受口服卡培他滨(850mg/m2,5天/周)和多西紫杉醇静脉注射(20mg/m2,每周1次)化疗,放疗结束后接受2个周期的多西他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