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阐明了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乃至园林绿化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如固碳、减缓热岛效应、减轻空气污染等,并指出了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发展策略:深入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有效保护城市湿地资源;推行城市绿道建设.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地下管线不明,在施工中挖断地下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为此,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集中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介绍了如何在综合管网管理中管理和利用规划CAD图纸数据,以及将管线规划审批的数据集成到综合管网管理平台中.通过分析与现状管线的交叉情况,形成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国家规范的结果报表,同时对管线规划方案进行管理.
通过对国内村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分析,从地理空间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人口规模、主导产业类型、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分析其对基础设施配置及分布的影响,研究、总结、分析农村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方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新区建设及旧城区改造速度加剧,城市街区硬质化覆盖率发生了极大变化.径流系数的选用不仅影响着雨水系统设计标准的客观性,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雨水系统建设工程总投资的大小.因此客观、正确地分析综合径流系数影响因素,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寻求适宜的规划对策,在城市规划中加以控制和引导,可有效抵御洪涝灾害,保障城市安全健康发展.
很多现代城市的兴建始于以铁路作为主要交通的年代.而伴随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中心区出现严重的被铁路站点及其沿线割裂的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结构面临着一个重新整合的契机,而城市中心区的铁路空间整合设计正是缝合城市裂痕的途径.国外早在1960s、1970s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中心区铁路空间整合设计.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出三种铁路空间整合设计方式,以期能对我国的建设实践有所
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编制根据是否对外开放和是否公益性对体育设施进行分类,提出公共体育设施的概念,并提出适应温州的分级配置体系、分级指标体系、配置指引和布局策略,便于管理和实施,具有操作性.
随着我国空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航空城(Aerotropolis)的概念正逐渐成为发展现实,由于航空城的机场与产业发展需要高度的能源可靠性与独立应变性,使得分散式能源系统架构在航空城的应用具有指标性的意义.研究藉由分析泰国曼谷素万那普航空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案例,探究如何在规划阶段,根据分散式能源系统的特点合理配置能源的需求端和供应端,使其能在区域能源规划中建立平衡,在城市尺度应用分布式的能源
空调的使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多。所以,寻找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空调系统是当务之急.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便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其拥有节能、舒适、空气品质良好等诸多优点.通过一个办公建筑模型,对其间歇运行策略进行了分析.根据负荷平衡关系式估算了夏季工况下的预冷时间,推导出预冷时间与室内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举例计算了办公建筑的预冷时间.
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城市居民对空间环境品质的要求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也开始面临不容乐观的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城市空间发展方式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不仅只是重视宏观的经济政策、能源科技或环境保护,还应包括对微观城市设计、文化及生活方式的考虑.以上述背景为出发点,从城市道路空间入手,总结其"以车优先"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认为,"街道"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针对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城镇建设引起的城市排水安全问题,以天津市为例,在对地区和地道积水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防汛规划建设的目标和总体思路,并提出提高标准、加速建设、通畅河道、源头消减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防治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变化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近些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灾害频频发生,应对气候变化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事实上,城市是气温变暖的主要源头和作用对象,而城市设计通过组织和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对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起到直接性的影响.国内对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进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虽多,但研究视角和关注重点却不尽相同,要素之间缺乏关联性.城市设计控制要素需要系统性协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