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的开拓与创新-日本自然学校研修心得分享》(节选)

来源 :2016第八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公益伙伴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的日本自然学校技术援助项目旨在向中国分享日本30多年的自然学校发展经验.2013年,来自自然之友的黄海琼、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的宋文莉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邹滔三人,作为日本自然学校技术援助项目中的首批研修生,前往日本学习、交流了2个月.回国后,除了撰写相关的文章,他们也积极地在不同城市举办日本自然学校分享会,分享日本研修的心得与收获.
其他文献
老实说,这股返乡潮来的速度和广度,超过作者的想象,分析起来,至少包括乡愁泛起,北上广等城市的房价越来越不合理,逼得年轻人逃离,再造故乡成为了一种新价值共识等原因。
民宿在内地特别好,最近一两年特别火的一件事,尤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很多返乡青年回乡做这件事,从另外一个视角谈一谈,可能跟大家想的有点不一样,但是或许可以给大家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角度.台湾的经验是把民宿叫做家庭副业,是乡野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你有房子,你空的房子做,台湾的民宿很少,五间以下,偏远的地区让你开放,最多也就15个房间,200平米。台湾真正的发展从1980年就开始搞民宿了,但事实上搞了十年
我已在仙桥当了三周的驻村艺术家了.老实说,至今比起艺术家更像个村民.按照艺术家们的说法.这是设计丰收项目首次提供国内外艺术家于中国上海崇明岛竖新镇的仙桥村驻村45天.本年度驻村主题"流/变",预计有9位艺术家加入,我已遇到6位.两个月前作者在这里的时候,部分完成作品的艺术家将其作品在以全新手法改造的猪棚展示了两天,这是把仙桥当作创意基地的台湾影像艺术家傅纪康的点子.那周末天候不佳,数以百计的游客并
在长三角同质化严重的度假环境中,云半间推出差异化、圈层化度假产品,以高端定制度假作为核心服务内容。云半间野奢精舍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选取独树一帜的野奢度假环境,配以高舒适度的项目服务内容,以及为目标客户提供彰显文化属性的延伸产品,如此三位一体,全方位为客户打造理想的生活方式。
庭院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类型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是将在河北翟城庭院景观调研成果汇集成文,并作为后期农业景观系统分析、评价和优化设计的基础.
几十年来的大量建设造就了大批无个性的"普通城市",特色危机迫使建筑师反思过去,"当代乡土"的提出无疑是一种启示."当代乡土"是当今世界多元化的建筑倾向之一,是乡土建筑创新的成果,而这种创新的根源在于对多元文化的深层理解与思考批判.
在安徽肥西的小团山,有座香草农庄像极了书里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地里的作物相互依存、茁壮生长,书院里朗朗的读书声随风飘入树林.人们在这里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处.介绍了农庄耕读方式和生态践行。
一个偶然的机缘在朋友圈发现惠州田园邦耕读学苑的信息,在其微信公众号里了解了胡老师的过往履历,对他创办耕读学苑的理念及相关课程设置很有兴趣,便决定前往体验学习.田园邦耕读学苑设立在周田村——叶挺将军故里,藏在4A级景区后面的一个小山村,吉隆坡王叶亚来、红军女战士廖似光故居都在这个寂静的客家人村落里,这里也是侨乡,一代又一代人走出山村,走向南洋,走向世界.可以推想那是怎样的自然人文环境才能滋养孕育出一
植物就是动植物的植物,私塾就是过去上学的地方,称之为私塾。那么植物私塾在干什么呢?就是在中国做一件事情,用专业的话语来讲叫做自然教育,用自己的理解来讲,希望通过对博物学传统的复兴,希望大家对所处的这个时空有一种更深入的认识,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启迪,希望每一个个体都能够找到一种跟自然相处更和谐的方式。
中国建筑传媒奖大奖组委会认为,"自然建造"理念是基于对当下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本土的现实思考,更具世界范围与专业领域的针对性.自然建造是运用一切可用的自然元素,来建成区别于城市的高楼大厦、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它并不是一种生硬的存在.何为自然元素?金木水火土,皆为自然元素,平凡之极,却在哲学上相生相克,演绎出无穷无尽的宇宙万物.在自然建造的路上,可能也会遇到各种不理解的声音,也可能会出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