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Gamma3、PFNA及InterTAN三种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大于65周岁,②骨折AO/OTA分型为A2或A3,③新鲜闭合性骨折,④采用Gamma3或PFNA或InterTAN内固定物,⑤入院前24小时及手术后72小时行血常规检查,⑥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围手术期予以规范抗凝治疗,⑦手术当日液体输入量不高于2000毫升,⑧患者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活动性出血史。
其他文献
Purpose Cervico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 is a rare occurrence disease. Due to its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surgical exposure, its surgical treatment approach remains inconclusive. Long term follow
目的:探讨并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6例老年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60-87岁,平均72.6岁,摔伤12例,车祸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3例,左肩关节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股骨头坏死4例,
目的 根据Ilizarov原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复位技术和3D打印技术,个体化定制外固定架用于长骨干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探讨其自动复位骨折的原理和方法。
目的 探讨对于极不稳定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如何正确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增加其稳定性,便于早期锻炼。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行桡骨小头内固定或置换、冠突骨折行锚钉或空心螺钉固定、并修补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后,肘关节仍不稳定的患者12例,给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肘关节4-6周。
目的:探讨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早期钛网沉陷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术后1周、术后3月X线片及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严重椎管狭窄的kummell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从2005年4月到2013年8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皆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一共是9例患者,包括11节椎体。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明确其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侧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
目的 提出新的手术方法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弥散,并通过力学实验证实传统方法与改良方法的椎体强度数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25节老年椎体(胸10-腰4)标本,应用万能压缩机成功制作出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14例,随机分成改良方法A组,传统方法B组,分别采用传统和新的方法向每例压缩骨折模型内注入骨水泥3ml.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踇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不携带主干的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治疗踇趾缺损的患者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5cm×4cm.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腰5骶1节段完全侧方入路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99例连续性腰5骶1节段病变采用局麻下的椎间孔镜侧方入路进行手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56例,腰椎管狭窄症43例,采用髂嵴连线与椎体的对应关系评价髂嵴高度,将髂嵴高度分为三个区:髂嵴连线通过腰4椎体中1/3和上1/3为Ⅰ区,此为高髂嵴;髂嵴连线通过腰4椎体下1/3和腰4/5椎间盘水平为Ⅱ区;髂嵴连线位于腰5椎体上缘以下为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