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篮球运动中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_z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篮球项目体能训练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手段,尤其是功能性体能训练应用,极大改善了篮球体能训练体系。但在当前体制下,为了追求成绩这些新方法手段大多服务于成年队,在青少年阶段的训练依然以传统训练为主,功性体能训练的应用偏少,本研究以体校20名篮球专项学生为实验对象,对体能训练中引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并进行了比较,以期在训练方式、方法上使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能加以改进,使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能够全面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获取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功能性体能训练等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2)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访谈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山东体育学院篮球教师、体能训练专家等相关专业人士,了解他们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看法和建议,为研究提供参考意见。(3)实验法随机选取体校篮球专项学生男生共计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平均年龄13.35岁,在保证条件均衡基础上随机选取10人为实验组采用传统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另外10人采用传统体能训练,分别进行为期12周体能训练,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借鉴《中国青少年篮球体能测试指标手册》,结合相关专家及篮球教练员论证,筛选出涵盖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腰背肌及核心力量等在内的标准俯卧撑、屈臂平板支撑、助跑和原地摸高、篮球场底线折返、限制区域灵敏性测试、3200米跑、4次篮球场边线折返共7项测试指标,确定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作为运动员基本身体功能测试。研究结果:(1)实验前后,对照组组内专项素质测试指标均有提高但提高效果不明显,其中限制区灵敏性测试和原地摸高两项测试指标还出现了后退现象,原地摸高由原来的272.7±7.89cm下降到270.6±7.96cm,限制区域灵敏性测试28.581±2.06s,下降到29.669±2.08s,下降程度较为明显。通过T检验发现,除原地摸高和限制区灵敏性测试的P值大于0.05外,其他专项素质测试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实验前后,虽然大部分指标也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2)训练后,实验组组内各项专项身体素质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篮球场底线折返和限制区灵敏性测试这两项指标上实验组前后提升最为明显,在标准俯卧撑和田径场3200米两项指标上虽有提升但幅度较小。(3)实验前,两组队员身体素质没有显著差异。12周训练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大部分指标提高较为明显,通过T检验发现,除标准俯卧撑和田径场3200米跑外,其余各指标数值的P值均小于0.05,且屈肘平板支撑和篮球场底线折返、限制区域灵敏性测试数值的P值=0.000。但标准俯卧撑和3200米跑这两项指标数值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对照组在对这两项指标的提高上明显高于实验组。(4)通过实验,实验组在FMS测试上与对照组相比,不论是单项测试数值的平均分上,还是总得分的平均份上,实验组在FMS测试上都优于对照组。这也充分说明通过12周系统的功能性体能训练,能在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稳定性基础上,从一定程度上还能使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机率得以减小。研究结论:(1)篮球训练中青少年阶段采用传统体能训练在上肢、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方面提高较为显著,但在其它专项素质上提升不明显。(2)引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移动速度、灵敏协调性、下肢爆发力等专项身体素质上提高明显,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稳定性,预防损伤。(3)引入功能性训练相比传体能训练法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上更为有效,身体素质整体提高较为明显。(4)建议青少年体能训练阶段,在充分考虑年龄阶段生理特征、生长发育的敏感期等因素基础上,合理使用传统体能训练和功能性体能训练。
其他文献
对煤粉气流实现电加热无油点火的几种重要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电热体(纯金属、合金和非金属)用于煤粉气流点火,可适用两种情况:一种是制造价格低廉的煤粉点火器;一
脉动流体能够使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系数得到提高,而自激振荡腔在一定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下能够使流体产生脉动。在管壳式换热器前安装自激振荡腔,使流体流经自激振荡腔产生脉动
2004年,聚酯纤维原料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均出现了供应短缺的状况.2005年,这些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基本维持2004年的状况.
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素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5月妇产科150份剖亩产手术终末病历资料。结果:150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全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