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宫小学频遭雷击原因浅析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福建省气象学会2011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一起雷击致人死亡事件,分析了美宫小学发生雷击的原因。具体包括雷电活动的规律,雷击原因分析等。结果表明,美宫小学雷击的原因是学校选址不当,正处于雷暴走廊。建议学校另选新址并加强防雷措施。
其他文献
利用苏州市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逐时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污染物(PM10、PM2.5、黑碳)浓度和散射系数等资料进行灰霾的判识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灰霾日占全年天数的46.6%,雨日和蓝天分别占33.2%和21.9%。在苏州所有灰霾日中以轻微灰霾为主,占灰霾日总数的70.6%,发生中度和重度灰霾的概率较小。灰霾出现频率的日变化规律表明白天出现灰霾的频率比夜间低,在上午6时左右灰霾出现
利用2009-2010年福州市近地层臭氧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易导致臭氧浓度超标的天气型。结果表明,在工业源、交通源较密集的监测点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浓度月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在5月、10月,谷值在1月;季节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绝大部分浓度超标日出现在春末和夏季,冬季无;臭氧浓度日分布呈“单峰型”,清晨开始明显上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午后,夜
2011年3月16日到2011年4月3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九仙山(国家大气基本站)采集TSP样品,分析了其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性质及可能的来源,同时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阴离子表面活性(LAS)和表面张力.结果显示,二次离子(nss-SO42-、NO3-和NH4+)浓度变化波动幅度大,除了受来源的影响,风向及湿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Na+和Mg2+的相关性最强(R=0.98),二次离子
本文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中一些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对前期准备工作、作业中的安全问题等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供各位同行参考。
2011年8月底~9月初闽江古田段养殖网箱出现大面积死鱼鱼池泛塘现象,本文从分析受台风“南玛都”相关地区的天气特征入手,结合鱼池泛塘原因,得出台风“南玛都”是引发这次事件的重要原因,其中主要气象因素有气温、降水、光照,辅助因素有气压和风力,进而思考淡水养殖规避台风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进行了连江县气象局信息化建设的调查。连江县气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得益于领导重视、硬件设施投入大,才有了全省县一级气象局首先应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气象事业新发展的结果。
对气象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报告。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入手,并结合天气预报服务具体介绍本市气象部门采取的措施。供同行参考。
本文利用霞浦气象局历年(1981~2010年)观测资料,通过短时间的对比观测资料(对比观测时间为2010年8月1~31日)和小范围的调查材料(仅在合作单位霞浦“中锦香格里”房地产项目施工现场发出50~100份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各种影响室外建筑施工的气象条件,讨论最佳施工期选择,为霞浦县建筑施工和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在国外,IEC和ITU两大国际组织针对建筑物和通信站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相继发布了IEC61662、IEC62305和ITU-T k.39等规范。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实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国内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也提出相应的规范。本文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对QX3-2000、ITU-T k.39和
介绍了接地电阻测试仪读数方法和在日常检测数据的极值判定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简单示范应用。结论表明,仪表读数和记录应采用读数的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原则,极值判定应采用全数值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