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磁场分离硅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值模拟

来源 :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开发高频电磁场下熔融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捕捉数学模型来研究硅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通过对电磁场、流场及夹杂物运动的模拟表明,磁场及电磁力主要分布在硅液集肤层区域内。由于磁场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因此磁场与电磁力场在硅液上部顶角处达到最大,并逐渐向中心减小.在电磁力诱导作用下硅液产生流动,从上部项角区域开始形成循环流动,底部的流动性较弱。最初均匀分布在硅液中的夹杂物在液体的循环流动中大部分被电磁力在侧壁捕捉,中心区域较为干净,在1.67 mm的集肤层内约68%的夹杂物被捕捉。另一方面,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海航国际广场A座主楼为54层的超限高层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在17、32和51层设置了伸臂桁架和环向桁架以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本文针对结构的超限情况,提出了性能目标和超限技术措施.弹性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表明,工程各项计算指标比较理想,整体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天津津塔高336.9m,共73层,是目前世界上采用钢管组合柱和纯钢板剪力墙的最高建筑.文章主要介绍工程施工中的两项新技术.钢管组合柱采用顶升混凝土浇筑工艺,本文从混凝土配合比、顶升口设计、顶升预留孔设计、输送泵选择四个方面分析顶升施工难点并给出解决措施.钢板墙从底板安装到236.5m,最大厚度32mm,钢板剪力墙安装及焊接变形控制是施工又一难点.本文从焊接应力控制、加快现场施工速度、保证钢管柱加工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设计,对幕墙防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当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作用在建筑物表面时,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完整是第一位的,高层建筑在确定结构设计方案时,要确保整体结构性能具有足够的富余,即当部分承重构件因发生爆炸而失效时,荷载传递路径发生改变却不会引起承重结构的连续倒塌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的完整性是最重要.当爆炸发生时,绝大多数死伤的原因是飞溅的玻璃碎片,并非结构整体倒塌.本文通过分析
机械活化是提高固态物质的反应活性,促进其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为揭示机械活化氧化铁的分解磁化与还原磁化的反应热力学特征,本文分析了氧化铁机械力储能包含的能量形式,建立了储能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以储能作为衡量活化程度的量度,研究了机械活化对氧化铁分解磁化与还原磁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储能对Fe2O3在氧气中分解磁化热力学的影响规律为:在一定温度下,分解O2压力随储能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O2压
本文是一篇关于高层建筑结构系统的概览,着重于抗侧力体系的研究,因为对抗侧力的处理往往主导着建筑的设计方向,建筑的功效,及建筑的形态.六边形网格系统是一种新颖的理念,因为它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结构工程师们如何在满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通过减少核心筒与地基的体量来增加建筑的功效.本研究对两栋建筑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其中一栋采用了典型的传统侧力稳定方式,另一栋则应用了六边形网格系统.高功效是蜂房结构
采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定了不同TiO2含量碱度为1.1的SiO2-CaO-TiO2三元炉渣的玻璃态结构,并且分别对炉渣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了Gaussian线形解谱,观察了TiO2对炉渣中微结构单元的影响.从拉曼光谱的解谱结果中可以看出,Ti4+在渣中多数是以6配位形式存在,可是炉渣结构发生解聚,是网络修饰子.从红外光谱的解谱结果可以看出,在0%~10%范围内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炉渣中Q
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的加热机理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和活化能.本文以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加热方式下固相脱碳的动力学行为和活化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在微波加热场和常规加热场分别加热到900℃、1000℃、1100℃、1200℃并分别保温脱碳0、20、40、60 min.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脱碳温度的升高和脱碳保温时间的延长,微波加热场和常规加热场中
通过非正弦函数的特点,比较了两种结晶器非正弦控制模型,分别是分段函数非正弦函数,德马克非正弦函数,并且从最大下行速度、波形偏斜率方面,对两种波形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且对波形偏斜率的取值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取值范围。
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TiO2-C-N2系中TiO2的还原过程,TiC、 TiN和Ti(C,N)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得出:TiO2在TiO2-C-N2系中的还原按TiO2→Ti20O39→Ti1 0O19→TinO2n-1→.Ti3Os→TiN→TiC逐级进行,TiN开始形成的温度为1149℃,明显低于TiC开始形成的温度1566℃;在23.1%<C<31.2%范围内TiN与
为研究COREX-3000预还原竖炉内煤气流动特性,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炉内煤气停留时间分布(RTD),考察了AGD(Areal Gas Distribution)梁对1#COREX及2#COREX预还原竖炉炉内RTD的影响以及不同熔炼率下COREX预还原竖炉的RTD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2#COREX预还原竖炉AGD梁的安装,其整体时间密度分布函数变宽,平均停留时间变短,无量纲方差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