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法应用于找水的一个典型案例

来源 :第十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f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电法找水是十分成熟的勘查技术.笔者也利用项目的平台,在吉林省珲春开展了常规电法找水工作,总结了常规电法找水的非常规作法.利用激电联剖测量、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等常规电法对含水条件复杂、含水不均匀地区开展找水工作.经过综合分析,剔除压性构造异常、从已知井找到含水层电性特征、利用激电测深形成断面图、圈定有用异常带、结合地质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孔位.经施工验证,成功找到涌水量、水质均佳的水位.
其他文献
HY2A isthe first Chinese marine dynamic environment satellite.It incorporates a radar altimeter to determine the sea surface height provided with high precision orbits as a reference.The DORIS DGXX re
GRACE月平均重力场数据广泛应用于大气、海洋、陆地冰、陆地水等的质量变化研究.然而,GRACE月平均重力场模型包含以南北向条带形式存在的相关性误差,其高阶系数也存在较大的噪声误差.本文主要介绍三种最常用的后处理方法,以消弱相关性条带误差及高阶系数噪声,包括改良的去条带滤波方法,非各向同性高斯平滑,以及由高斯平滑引起的陆地—海洋间信号泄漏的消弱.实例显示,综合利用去条带滤波及非各向同性高斯平滑这两
本文综述了近10多年来国内外地震大地测量学研究的进展与最新成果,重点讨论了利用高频GPS、InSAR、卫星重力等资料监测地震地壳形变,综合利用多源观测数据联合反演地震参数和震源破裂过程,以及建立实时地震灾害预警系统等热点问题.最后,对GPS地震学以及地震大地测量学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内容进行了展望.
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反映了地球表层和内部的物质分布及其运动状态.高精度、高效率以及全球覆盖的优点使得卫星重力测量成为新世纪地球重力场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卫星重力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阐述了重力卫星有效载荷加速度计与重力梯度仪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的研制、高精度加速度计性能测试及其参数匹配、组合技术、加速度计检验的高压悬浮方案、自由落体方案以及悬丝悬挂方案等
本文介绍了国家数据中心利用谷歌地球技术实时展示地震事件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国家数据中心运行系统的基础上,编写后台服务程序,实时获取运行系统的自动处理结果、人工分析结果、波形数据、台站信息等事件相关信息后,将这些信息按照谷歌地球的技术规范重新组合在一起,最后利用谷歌地球软件将地震事件信息实时的显示到监控系统上.该方法的实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地震事件监测平台.
本文从大气次声传播特性开始,描述了次声核爆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介绍了CTBT次声监测网和次声台站的基本组成.并对核爆次声监测台站的选址中应考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次声波因为其本身频率极低及大气层的特殊环境,可以在大气层里传播很长距离而衰减很小。利用次声波的这个特点和大气核爆可以产生强烈次声波的事实,大气次声监测技术被人们用来远距离探测核爆炸事件。依据远程次声监测的基本原理,核爆次声监测系统至
次声信号的检测是次声研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禁核试核查组织下的国际数据中心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体现了国际监测系统的次声监测性能.目前,次声信号的检测算法主要有STA/LTA、F统计法、PMCC、MCCM、GLRT等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近期次声检测技术的改进情况和新引进的方法,分析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指出次声检测技术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台站接收的次声信号是相关性的,而噪声信号是不相关的,或者次声信号
次声源的分类判别是禁核试次声监测中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各类次声信号的识别效果,针对次声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比(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特征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采用二分法评价各类次声信号提取不同IMF分量比特征的性能,而后将识别效果较好的IMF1/IMF2、IMF2/IMF3和IMF1/IMF3特征相结合,利用支
本文针对化学爆炸和天然地震事件中实测的地震和次声信号,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了不同事件、同类信号之间的区别,研究了同一事件的次声和地震的联系.结果表明,天然地震难以产生明显的次声信号,化学爆炸和天然地震事件产生的地震波有显著区别,化学爆炸冲击波激发出的地震、次声两种信号主频处于相同的频带,进行特征提取可以识别事件类型并估计事件参数.
采用大连市1976年的汛期气象资料作为降雨(48年汛期降雨最大年份)与蒸发条件,以数值方法计算所建立的一维控制方程.考虑不同的初始与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对封顶层含水率变化有显著影响.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土层含水率变化逐渐增强.增大粉质粘土层初始孔隙率有利于控制封顶层水分运移;砂土层与粉质粘土层间渗透系数的比值大于44时,ET封顶层不会被击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