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空间面板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3年地级及以上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空间滞后模型考察就业密度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了城市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后,282个城市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为负,不存在集聚效应,邻近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互促进。考虑到空间的异质性,建立GWR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又是我国引领新常态、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战略手段。能否深入有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短期决定着我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长期则决定我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要完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我国也面临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挑战。从国际方面看,发达国家在创新驱动的综合实力上一般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
出口升级是国际贸易理论和演化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正面临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利用全球贸易数据(2000-2010),从出口产品和质量升级出发,描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现状,并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分解,探究中国出口产品升级的来源;同时,借鉴Hidalgo等(2007)共存分析方法,测算产品间技术关联,采用logit模型研究产品质量升级的路径以及方向。本文研究发现,20
Since the Eastern Industry Zone,the first industrial park in Ethiopia invest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was authoris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ommerce as one of the national overseas economic and tr
区域增长同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依据演化理论,产业演化以技术关联为主导力量。但也有制度观点认为,产业政策可以超越技术关联,为产业发展创造新的路径。此外,地方政府、产业特性决定二者之间联系的异质性,也可能导致产业政策有效性发生变动。本文以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为界,探讨2003-2008年间和2008-2013年间“五年规划”产业政策和“补贴收入”政策对地区产业演化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无论在
城镇化是当今中国经济集聚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国际互联互通与沿边开放加快加深的今天,中国的边境城镇化具有怎样的特征与动力?传统的边境屏蔽效应理论认为,边境对经济活动具有分割作用,不利于城镇化这样的经济集聚,故属“经济低谷”,边境城镇主要得益于军政管理、农业屯垦、交通或通商口岸的发展.伴随新的地缘经济开放合作,边境中介效应理论认为边境对国际经济活动具有的集聚或正效应.为检视中国边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本文
产业转移是产业集聚与区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区位商和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利用2005-2014年度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数据,着手进行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双重影响下广东省制造业行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区际产业分工趋势,以及与产业转移的关联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广东省制造业集聚水平差异大,空间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2)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东西两翼和山区;(3)轻纺工业、资源加工
本文以长沙市城区为例,从城市居住与就业的关系和城市通勤的角度出发,研究长沙市目前职住分离状况以及居民出行情况。采用定量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居住独立性指数和就业独立性指数作为衡量指标,以行政区为单位,从中观角度分析长沙市五个区职住分离模式。得出雨花区,芙蓉区为高度分离区,开福区和天心区为中度分离区,岳麓区为低度分离区的结论。同时将不同分离模式下居民通勤时间与通勤方式对比,得出职住分离
通过构建包含二元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框架,建立了一个封闭区域的理论模型讨论城镇化问题,发现在二元经济中,户籍歧视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户籍歧视使得农村劳动供给变得缺乏弹性,并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使得那些有去城市工作意愿的人放弃了向城市移民,从而导致了城镇化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错配。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继续工作,因而不利于农村隐性失业的减少,更不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
城镇化与公共服务间关系的协调匹配,对于社会稳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中已有的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获得情况与数据的连续性,建立了衡量贵州省9个地州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选择基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环境保护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作为研究对象,构建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并在每个二级指标下设1至3个三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及变异系数法对贵州省9个地州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两部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2005-2014年间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和内部细分行业的效率特征。研究表明: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TFP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拉动;TFP增长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五个行业之间存在异质性;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行业为非DEA有效,且导致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