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網技術於防災資訊之應用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於网路的频宽与品质大幅提昇,加上光纤的普及,使得过去认爲不同类别的通讯与计算应用,如电信,多媒体、资讯、工程模拟、甚至仪器观测等得以整合,进而使得分散之计算能量、资料库、仪器与设施、以及专业人才等资源,可经由高频宽网路及仲介软体(Middleware)整合与沟通,此即爲先进国家美、欧、日等国正积极推动之格网(Grid).而台湾近年来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包括921集集大地震及从不间断之水灾、震灾、旱灾及泥石流灾害等,所造成之民衆生命及财産之损失更是无法计量,且自然灾害之频率及灾情均有扩大及提升之趋势.因此如何藉由目前最新之资讯科技於最短时间完成自然灾害防灾与救灾工作,遂爲目前当务之急.然目前应用现代防救灾资讯科技於自然灾害防治所面临之最大问题如下:(1)资料库内容庞大,且大多分散在各处;(2)感应器传输档案量多且大,尤其影像档;(3)分析计算时间过久,且目前无法完成即时数值模拟计算;(4)决策有其急迫性,防救灾首重即时决策;(5)应用单位多,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学术界;(6)目前防灾资讯仅透过一般网路缺乏整合性联络网.基於上述,本研究拟针对天然灾害防治提出防灾格网之概念及建置之初步构想,亦即希望透过资讯格网之规划分散计算能量、资料库、软体、仪器设施、专业人才等各项资源,利用超宽频网路进行有效整合,并透过仲介软体建立安全、稳定、与易用之平台环境,以平台共用式提供自然灾害之防救灾即时资讯及防灾知识库,提供共同研发与创新服务之新防灾概念与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閳释了户用"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模式的概念及生産工艺,调查分析了该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调查结果表明:户用"猪、沼、果"水土保持生态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提
由於人类的或者自然的干扰改变,景观在不同异质性土地由各种大小、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中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评估景观的转变能够理解由干扰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典型区云南省小江流域东川区的山地自然环境脆弱性特点,以及山区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的生産活动即土地利用状况剖析,分析了东川区山地灾害暴发频率和强
在涪陵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内建立六个径流观测社区,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进行定点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各社区径流量、産沙量总体趋势是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采用自然生态
台湾拥有青山绿水的好环境,平原用以种植农作物,但因人口增加建地的需求量大,所以耕地向山坡地迁移,因此如何做好山坡地水土保持刻不容缓.因地制宜审慎做好环境设计水土保持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隧道工程加迅发展的世纪.而中国隧道建设重心的西移和建设规模向长大方向的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方案中,隧洞已占输水线路总长
石门水库自1963年建坝以来,经历多次台风豪雨,造成水库集水区重大土砂灾害,尤其是2004年艾利台风及2005年爲莎台风豪雨均造成石门水库因崩塌洪水入流挟带大量泥砂,造成水库淤
本研究之目的在求了解降雨受风速之影响所造成之雨量短少率,观测地点位於屏东科技大学气象站,除原有之雨量自记计、风速自记计外,并增设五口式雨量自记计.观测期间自2000年8
2005年7月15日强烈台风海棠侵袭台湾,造成坡地灾害总数达223处,灾点分布主要从台湾中北部山区延伸至南部山区.海棠台风爲近年来造成南部地区严重坡地灾害之降雨事件,共造成81
本研究利用自行研发之三维雷射扫描系统,针对外水溢淹警戒区域与土砂灾害潜势区域,分析灾害情境与撰写相关程式,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系统之合理性,以探讨雷射扫描系统应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