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聊齋誌異》對傳统小說符號系统的繼承舆開展——以《畫皮》之“獰鬼”爲例

来源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或招原名《鬼狐傅》,小说亦难以叙鬼说狐为大宗,且其中的异类皆以女性性别为主。《聊斋志异》的鬼类分析、《画皮》的符号系统分析、《画皮》“狞鬼”对传统小说符号系统的继承与开展以及《聊斋志异》的符号美学以和小说史价值。
其他文献
李文成(?-1813年)河南滑县东北五里谢家庄人;林清(1770-1813年),直隶大兴县宋家庄人。他们都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的重要领袖。李文成和林清生当乾隆中后期。其时,历
茅坤极推崇《史记》,其中《唐宋八大家文钞》往往以《史记》为权衡。本文对《史记钞》的流传和性质以及《史记钞》的神义进行了简要论述。
南郊者,北京城永定门内的天坛也,因地处京城南端而俗称南郊。这里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处,于是有人把康熙帝要胤稹恭代去南郊祭天,宣传为这是康熙帝抬高胤稹的社会地位,是
会议
本文简要论述了自叙传文与言志、谐趣之不可侵犯、惟吾知我的我为谁、憶语和悔愧以及一再“注解”的自我声明。
会议
从有关清代王渔洋“神韵”说的主要的现代诠释观点看,将神韵说提到渔洋的诗歌本质观念(实际上包括整个的艺术的观念)的高度加以分析,徒审美的本质纯粹性的角度对渔洋
会议
从大乘佛教开始,戏剧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隐喻(metaphor),禅宗传统中,以傀儡戏埸爲题的拈古、颂古更是俯拾即是。尽管如此,晚明以来的佛教鼗林集中而大量就戏剧此一主题发
会议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江苏莘亭人。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陈、方二子分别爲明清之际诗坛舆思想界的巨擘,均以文章气节炳耀后世。本文对陈子龙诗学
会议
今天在疗养院工作的人员,差不多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结核病人不好管理。工作上许许多多的时间全费在解决一些琐碎问题上了。大夫磨破了嘴,护士跑断了腿,问题还是层出不究。
中国古典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一是源於六朝“志怪”,至唐代“传奇”方才成熟起来的文言小说系统;一是以唐五代“俗讲-变文”、特别是宋元“说话-话本”爲基础,至元明以降
会议
在近代词学史上,陈廷焯的词学带有新旧交替的特徵。他致力於编辑送本、撰写词话,传承了“旧”的批评方式;但同时注重理论体系的建机,体现了新的着述理念。本文论述了南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