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焦探讨桂枝加桂汤证的形成

来源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系统回顾三焦概念的内涵,以及相关的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三焦腑是三焦-水道-津系统的中枢,对于体液的正常输布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并将此认识引入桂枝加桂汤证的解析.桂枝加桂汤证奔豚的发生是由于烧针被寒,体液无法从体表外泄,在回收的过程中,由水道到三焦,再由三焦到肺脉,管道中的体液量过大,压力也过大所致.采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既可以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还可以温经通阳,平冲降逆,体现了中医从治的思想.通过以上论证,不仅更加合理地解释了桂枝加桂汤证奔豚的发生机制,也展现了中医病机分析不能脱离形质的观点.
其他文献
本文对沙蒿胶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沙蒿胶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是干法,此外还有水溶胀法、化学沉淀法、有机溶胀法、浸渍法及水解法。通过实验评价了沙篙胶的降糖降脂效果、缓解糖尿病氧化应激的效果以及缓解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沙蒿胶对于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大便性状及与胃肠动力药物合用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阴阳易系古代中医病名,首载于张仲景《伤寒论》.但阴阳易所指为何病,其证治如何则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为历代医家所聚讼.文章认为,此"阴阳"为男女交媾的代名词,"易"当训为变易、变换,"阴阳易"则是伤寒病后期或者初愈阶段,体质尚未复原,气血尚虚,即行交媾,伤及阴精气血,从而使伤寒寒热的外感之病转化为气阴两虚的证候,既不是因房劳而复发成为原有的伤寒六经病;也不是男病传女,女病传男的互相染易;更不是男病传
文章论述梅国强教授"宁络"以治因络脉不宁,出现的各种出血、紫斑、顽固性疼痛等病证的辨治经验.文章从络脉不宁的病因入手,论述其病机及治则,并结合梅师验案分析其辨治经验,总结宁络求本,执简御繁;辨证统一,缓急从权;力除扰络之邪,以孤络瘀之势;病久入络,善用虫类、藤类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辨治特色,并详述以清热宁络、清热除湿、和血祛风、解毒通络、温阳散寒等法以宁络止血、消斑、止痛的辨治经验,以传承梅师
医学的对象是人,其本质是具体地观察人体,全面地认识人类,想方设法呵护、维护、保护生命.生命是生存与死亡间的博弈,医学是探索这种博弈的过程和机理,并帮助人类进行博弈.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伤寒论》无疑是极佳的医学武器.张仲景认为医者首先要思求经旨,旁及各家,不断进取;其次诊病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祥察病情,仔细分析,正确辨治,以护生命。《伤寒论》中富含这些医学思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以人为本,疗
从《周易》卦序及阴阳观等方面对郑钦安的医易思想进行探析,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和学习郑氏的易医思想.通过对郑氏医学三书的分析发现,郑氏在易学阴阳理论的影响下,论病强调以阴阳为本.郑氏在卦序的启发下,以上经"乾坤为始,终以坎离"为据,提出了"乾坤为体,坎离为用"的思想,并阐明了阴阳之先后天及体用关系;以下经"咸恒为始,既济未济而终"为凭,提出治病应重视上下交感,水火相济,论述了阴阳相互交感运动的重要性.郑
仲景脉法主要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主要特点就是将脉症结合运用于临床中,并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典范.其通过脉象判断阴阳气机变化,结合症状,注重脉证合参,脉候病机思想分析。通过引证分析发现,仲景的脉法思想是一套完整而严谨的理论体系,在《金匮要略》中进行了充分的展示。脉与证具有一体性,在乎脉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所得的结果自然也就具有相当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在注重脉证合参的前提下,同样需
文章总结和阐述了姚荷生教授的《伤寒论》证候分类,其分类原则是立足于疾病的病理本质(病因、病位、病机),方法是六经六气结合八纲,建立起了一套囊括了中医其他各种辨证分类方法内容的分类体系,将有望对中医的证候分类进行统一,从而改变目前中医辨证方法不一,诊断结果不规范的现状.
米子良教授是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伤寒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米子良教授从医五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内科疾病.文中对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总结.针对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米老用药多从脾肾入手,兼顾各类标证,常用五苓散为基础方以温阳行气、利水渗湿。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荨麻疹在中医中属于"瘾疹"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是素体禀赋不足,风邪乘袭,邪客肌腠所致.在中医辨治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经方治疗荨麻疹具有独特疗效.文中介绍了几例万兰清老师运用经方治疗荨麻疹成功的病例。针对肝肾亏损,感受外邪,以疏散外邪,补益肝肾为主;对于表里俱虚患者,处以玉屏风散加减;对于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夹瘀在表,则用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加减等。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林丹是海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500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她从医从教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中将林丹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林丹教授认为外邪或脏腑失和导致胃气阻滞,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失通降,不通则痛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临床上林丹教授治疗该病遵循理气,平补而不滯,寒温并用,润燥相济,升降相因,勿忘制酸而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