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真菌处理油菜秸秆对其化学成分及降解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k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提高油菜秸秆的利用率,筛选出油菜秸秆处理适宜菌种。 方法:本试验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香菇菌(L.edodes)、虫拟蜡菌(C.subvermispora)、槭射脉革菌(P.acerina)等四种真菌对油菜秸秆进行50d的固态发酵,研究其对油菜秸秆化学成分含量、有机物质瘤胃体外降解率(IVOMD)、酶解率(Enzymatic OMD)及发酵液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结果显示:(1)不同真菌处理油菜秸秆,经过50d的固态发酵后,显著或极显著地改变了油菜秸秆的化学成分(P<0.01或P<0.05),各处理组OM含量均降低,CP含量显著升高(P<0.05);(2)不同真菌处理显著影响油菜秸秆有机物质的体外瘤胃消化率和酶解消化率(P<0.01),且呈现不同的规律;(3)在油菜秸秆真菌发酵液中,L.edodes组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其次为P.chrysosporium组,P.acerina和C.subvermispora组较小(P<0.001).对于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P.acerina组最低(P=0.029),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4)L.edodes处理组的油菜秸秆DM、OM、NDF、ADF、ADL等养分的降解率最大,其次为P.chrysosporium组,P.acerina和C.subvermispora组的降解率较小(P<0.01);(5)真菌处理的油菜秸秆有益成分几丁质含量得到提高. 结论:上述结果表明,L.edodes和P.chrysosporium处理油菜秸秆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为探索促排3号在雷琼牛超数排卵中的适宜注射剂量,开展了雷琼牛超数排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雷琼牛超数排卵过程中,在FSH适量的情况下,配种时注射促排3号50ug超数排卵效果最好,卵巢上的未排卵卵泡数量减少,增加了有效黄体,能有效提高有效胚数、有效胚率,是增强超数排卵效果的有效措施.其头均黄体数、头均回收卵数、卵子回收率、头均有效胚数、有效胚率(有效胚占回收卵的比例)分别为11.33个、9.92个、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取代传统动物育种工作的新兴育种技术,引起全世界动物育种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奶牛基因组选择,由于我国奶牛DHI报告的实施以及中国荷斯坦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规程的发布,奶牛表型数据的采集快捷而方便,而进行肉牛基因组选择,采集表型数据是一项复杂而耗资巨大的工作.本文利用一步法对模拟数据集缺失个体进行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研究,以期对我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推广提供软
体况评分在奶牛的生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胎次、泌乳月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722头产犊前后60天内的中国荷斯坦牛体况评分进行测定,并收集牛只繁殖性能相关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体况评分、泌乳月等因素对奶牛部分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CS=4时母牛妊娠配种次数最少,且产孕间隔最短,而BCS小于2.5的奶牛每次妊娠所需的配种次数
先天性免疫中,模式识别受体主要通过仅存在于病原体而不存在与宿主的微生物的特有代谢产物来识别病原体,肽聚糖(PGN)存在于所有的细菌而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是模式识别受体优秀的目标.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胞浆内渗透压高,坚固的细胞壁确保金葡菌能在低渗环境中生长、繁殖.本实验首次探究机体对乳腺炎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揭示与宿主免疫相关的调控机制。通过对奶牛乳腺组织中PGLTRP1蛋白进行研究,检测到该
脂肪酸(FA)是一类重要的脂质分子,在哺乳动物机体组织结构和能量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脂肪酸在体内参与各反应之前,须经由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的活化,其中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L)是ACS家族的最主要成员.本文论述了牛ACSL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催化底物特异性和表达特异性.ACSL作为脂肪酸代谢途径上的起始基因,在调节脂肪酸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5个成员各自拥有底物催化特异性和时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人们对肉牛育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过去的量的提高,追求牛肉品质已经成当今肉牛育种产业一个重要的主题,这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我国现阶段肉牛育种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MOET技术与肉牛育种,转基因技术与肉牛育种研究,克隆技术与肉牛育种的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肉牛育种以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与肉牛育种的研究,并就我国肉牛育种技术
为了探究舍饲育肥牦牛适宜的精料类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32头年龄为3周岁左右的健康麦洼公牦牛分为4个处理组(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进行栓系饲喂,对照组(C组)饲喂当地常用精料,试验B1和B2组饲喂由发酵酒糟替代蛋白源饲料组成的精料,A组为典型的玉米豆粕型精料.预试期为15d,试验期60d,试验期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20d),3个阶段中A、B1、C组精料饲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采用析因法预测小肠可消化氨基酸流量,是目前较为完备的小肠可消化氨基酸预测体系.该体系通过不同溶剂溶解,将饲料蛋白质分为5种组份(A、B1、B2、B3和C),其中C组份为酸不溶性氮,被认为在瘤胃中不能降解且在小肠中不能消化,对小肠可消化氨基酸没有贡献.有研究表明,CNCPS所定义的C蛋白组份有可能在小肠中消化,本研究从奶牛场采集了10种饲料样品,测定了其C
本次研究是通过调控日粮的精粗比,研究其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4头年龄、体重相近(300±15)kg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40:60、60:40和70:30的育肥前期基础日粮.使用冻融法获得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PCR获得细菌16srDNA V3片段,并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
为详细研究微生态制剂(YIRUN-100)对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分为高产奶牛组和低产奶牛组两部分分别进行试验.选取高产奶牛和低产奶牛各45头,分别分为3组,每组15头.试验期为67d,其中7d为预饲期,60d为正式试验期.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其中低产组由17.22kg/d提高到20.08~21.00kg/d(P<0.01),高产组由27.43kg/d提高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