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防遗存保护规划调查方法探讨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图纸拼合、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资料整理和保障措施五方面,对环境复杂的大型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规划工作中的调查方法问题予以探讨。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中国学人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西方史学史学科体系筚路蓝缕、辛勤开拓、建立基业.20世纪60年代,复旦大学的耿淡如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张广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奋力开拓.如今,复旦大学历史系已经基本完成了西方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立编撰、全国高校适用的教材,完成了继续深入研究西方史学史的学术专著,开展了与西方史学史相关的
本文结合在辽宁省的辽河流域范围内出土的商周之际前后“北方式青铜器”的特点,归纳出了辽河流域商周之际前后"北方式青铜器"的几个区域特征,探索了与当地古文化的关系。文章还总结了"北方式青铜器"的传播与其历史渊源。
本文介绍了玉皇庙文化的发现与命名、分布区域、年代分期、葬制葬俗与文化内涵特征、器物群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特点、棋类组合特点、艺术特征等,分析了玉皇庙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族属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与燕和中原文化的关系、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及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区别以及源流问题。
本文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年代在东周—秦代出于秦本土的“动物纹”标本稍作梳理,用以研究秦与“戎狄”文化关系的另一个侧面。
为了探索鉴定古代彩绘类文物胶料的易行、无损的分析方法,同时为胶料分析采取不同的色谱方法提供预判依据,文章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FTIR-ATR)对中国古代常用彩绘类文物胶料的标准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标准样品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判别、分析,得出了1653cm-1及1545cm-1处的酰胺基吸收峰为动物类胶料的特征,同时1076cm-1及1043cm-1处的多糖吸收峰为植物类胶料特征的
为了解秦俑馆室内降尘污染的现状,用扫描电镜( SEM)和能谱仪显微镜(EDAX)观察了降尘颗粒的形貌,并分析室内降尘的主要物质成分及其元素组成。结果显示降尘颗粒物以矿物颗粒为主,含有少量燃煤飞灰和生物颗粒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利用中国水科院收藏的清宫档案、山西省水利部门2000年完成的水资源评价资料以及方志资料等,从降水状况、水文状况以及农业受灾状况三方面试图对此次特大旱灾的旱情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采用图像处理方法,拟就回鹘文印刷文献的断代、印刷方法的鉴别等两个焦点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并对通过采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全面考察古代印刷技术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展望。
本文简要概括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对“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将“川盐古道”作为文化线路来研究,提升了古道沿线古镇、遗迹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层次,使原来孤立的点成为一系列重要文化现象中的重要单元或节点。从“川盐古道”角度重新认识了解巴蜀地区遗产的内涵与外延,无疑对沿线遗产的筛选、评估、申报、保护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