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风景区地热地质条件初探

来源 :第六届寒区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区的地质背景为切入点,详细剖析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侵入岩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归纳概括断控型地热田形成所必备的热源、隔热保温盖层、热流储集区、热流体通道四个基本条件。根据地质背景推断该区具备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地热田类型为Ⅱ-2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层主要分布在700 m以下,构造破碎带为主要热储层。这一结论还需要通过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热钻探进一步证实,建议在拒马河河谷平原进一步开展工作,查明导水构造发育情况。
其他文献
煤岩矿物含量的计算是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对比煤的工业分析,介绍了煤岩多矿物体积模型与测井响应方程.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综合利用多种测井曲线,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煤层气储层多矿物测井评价.对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块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与煤心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这种方法受概率控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计算结果“毛刺”状特征明显。当煤层矿物成分更加复杂时,由于测井参数有限,可能
系统分析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水压传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排采时横向上边界的影响、剖面边界上的影响、储层渗透率、压力梯度、不同排采方式、不同排采强度等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煤储层条件、围岩与煤层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渗透率条件的地质概念模型,即:启动压力梯度可忽略的仅煤层段各向同性层状概念模型;启动压力梯度可忽略的仅煤层段各向异性层状概念模型;启动压力梯度不可忽略的仅煤层段各向异性层状概念模型;启动压力梯度可
基于黔北页岩气区测井及钻井资料,为寻找黔北页岩气开采有利目标区,运用实验、数值分析的方法,在考虑沉积环境和构造因素的情况下,对采集的样品的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δ13C)、总有机碳(TOC)、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δ13C)偏轻,平均为-33.26‰,最重为-30.7‰,最轻为-34.43‰,表明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处于强还原环境;烃源
发展超深井是扩大油气产量的主要手段,超深井的开采必然伴随着超高温、超高压等特殊情况的出现,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超深井的逐渐增多,对仪器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吸热隔热技术、芯片二次封装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几种提升测井仪器耐高温性能的方法,并尝试性将其应用于测井仪器的开发设计,成功研制出KGXX3516、KGGW4401两种耐温200℃/8h、耐压160MPa的仪器.经过现场测试,该
川南页岩气项目是中国石油2014年重点战略项目,而根据页岩油气藏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物性特征,要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就需要加快钻井速度,设计长水平段提高单井产能;采用传统湿接头钻具输送电缆声幅测井极易损伤电缆,施工风险较大,不易取全资料.MCET存储式声幅测井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介绍了MCET存储式声幅测井系统测量的组成部分、基本原理及系统特点;通过标准井与ECLIPS5700测井系列声幅测
0.2m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是为了满足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和吉林油田厚层细分而设计的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井仪器.该仪器投产应用至今,在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但是,在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设计上,为了在增加纵向分辨率的同时,保证仪器的探测深度,深浅侧向测井的合成电场模式呈过聚焦状态,使得电阻率的测量值在大部分井眼条件下偏高,必须进行有效的井眼环境校正.同时,纵向分辨率的提高
高频阵列介电测井仪不依赖于地层水电阻率,适应于油田开发后期测井需要。设计了高频阵列介电测井仪电小天线阻抗匹配网络,实现了介电测井仪电小天线与射频电路阻抗匹配.通过对高频阵列介电测井仪电小天线的分析测量,结合ADS软件进行了电小天线的匹配网络设计和性能仿真,并进行了实际阻抗网络电路制作,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电路测量,对比数据表明了电小天线阻抗匹配网络极大提高了介电测井仪的电小天线最大对外辐射信号能量、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方法是目前区分束缚水与可动流体最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探讨了确定T2cutoff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套适用于低孔低渗碎屑孔隙型储层T2cutoff的计算方法。为了得到随井深连续变化的横向弛豫时间(T2)截止值(T2cutoff),提高储层毛管束缚水孔隙度及Coates模型渗透率计算精度.结合实验数据分析,阐述了同种岩性变T2cutoff.的理论基础
多年注水后油田的地下油气层物性、含油(水)性、电特性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新的测井方法和技术识别水淹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十分迫切.由于套管井的特殊测量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外主要进行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监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核测井和电测井两类.分析了西方阿特拉斯公司的碳氧比(C/O)能谱测井,哈里伯顿公司的油藏监测仪(RMT),中子伽马测-渗-测确定饱和度技术以及2007年引进的俄罗斯
克拉玛依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采大都进入高含水期,为了提高采收率大部分砂砾岩油藏进入二次开发阶段,目前油层内油、气、水交错,剩余油分布不均匀,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评价已经成为二次开发成功的关键.针对砂砾岩注水开发油藏非均质性强、含水率高、可采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剩余油的形成机理、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套后储层饱和度测井资料获取目前储层含油饱和度,达到补充完善裸眼井资料准确评价储层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