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蜀恢498的重穗抗倒特性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长江上游"寡日照、高湿度、小温差"的生态环境,以重穗型杂交稻育种理论为指导,选用亲缘关系远、性状差异大的国外优良种质或改良的中间材料为基础,利用无花粉核不育材料ABCG15为桥梁,构建轮回群体,扩大有益基因重组,提高优良基因频率,育成了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蜀恢498,组配了系列重穗型杂交稻,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重穗由哪些基因控制,其分子遗传基础不清楚。本研究以重穗抗倒的杂交稻骨干亲本蜀恢498为主要研究材料,结合RIL群体,构建了一张含有2806个bin的遗传距离总共为1408.23cM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复合区间作图(CIM)进行QTL分析,检测到4个单穗重相关的QTL位点,其中多年多点检测到的qGWP1为主效QTL,贡献率达20%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该QTL是控制穗粒数主效基因qNSP1/qNGP1。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显示,控制穗粒数基因为细胞分裂素氧化酶Gn1a的等位变异,蜀恢498携带缺失11bp无功能的gn1a位点,结合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表明gn1a是蜀恢R498重穗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育种数据库(RFGB)中已公布的3000份水稻资源的测序数据和17份野生稻资源的重测序数据对Gn1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网络分析,发现Gn1a基因存在明显的籼粳分化,且籼稻中的Gn1a单倍型主要来源于Or-Ⅰ和Or-Ⅱ而粳稻中的Gn1a单倍型主要来源于Or-Ⅲ,且所有3014份分析品种中只发现一份材料IRIS 313-11968和R498一样在Gn1a的第三外显子上存在相同的11bp缺失,表明R498中的gn1a基因型是一个稀有的单倍型。同时,利用片段代换系对蜀恢498抗倒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比较茎秆物理特性、形态细胞学结构差异及组分分析表明,蜀恢498的抗倒伏能力强主要因茎秆直径粗和维管束大,基部节间短;遗传分析表明蜀恢498抗倒也因gn1a的主要遗传效应。综合上述,蜀恢498携带无功能的稀有单倍型gn1a是其重穗形成和抗倒伏能力的内在关键遗传因子,在重穗型杂交水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穗重抗倒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与指导。
其他文献
作为新兴养殖装备,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的出现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对其性能的研究也成为热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尚无成熟的数值方法可以有效预报平台水动力性能,模型试验
犬心丝虫病是通过蚊虫传播的以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该病主要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温带和热带,较为严重的疫区有墨西哥、加拿大南部、加勒比
研究了四维伪双曲空间中的一类Marginally Trapped洛伦兹曲面,对具有平行平均曲率向量的这类曲面进行了分类,一共得到了6类曲面,为黑洞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