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全层缺损重建方法与技巧研究

来源 :山东省第十八次眼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睑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保护角膜免受外伤;防止刺眼强光进入眼内;瞬目作用;泪液湿润角膜、结膜囊;美观等.因此,眼睑一旦缺损必须重建.常见缺损原因包括,外伤、肿瘤切除、先天缺损等.但眼睑全层缺损重建包括皮肤、睑板、结膜等各种不同组织,所以临床上感到非常棘手,方法众多,无规律可循.本文总结20多年来不同程度眼睑全层缺损重建病例,根据眼睑全层缺损严重损程度分别采取直接缝合术;联合外眦切开直接缝合术;睑板重建(硬腭粘膜移植)联合颞侧皮肤滑动皮瓣重建术,收到较好临床效果(详见幻灯照片).特此到会与各位同道共同交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疗效的初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各种原因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病人68例(92眼),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52例(78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2例(12眼),病理性近视合并CNV4例(4眼).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常规眼底检查及眼底荧
会议
目的 分析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加强对眼科安全护理管理,探讨管理对策.方法结合眼科工作实际,对影响眼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对眼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估,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法律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加强规范化培训及病人健康教育,注重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及护理安全管理教育;强化专科、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发现隐患及
目的 观察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2月门诊106例(122眼)新生儿泪囊炎,在泪道冲洗无效时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先用泪道冲洗法冲出泪囊内积聚的脓性分泌物,给予托百士眼液滴眼,待泪囊内基本无脓性分泌物时行泪道探通术,术后托百士眼液滴眼4次/日,连续1周,1周后再冲洗泪道.随访6-12月.
目的 分析肥厚性单睑合并泪腺脱垂患者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及临床检查、分析发病原因,并对所有患者行重睑成形术联合泪腺复位术.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剪除睑板前一条眼轮匝肌,暴露眶隔膜,去除眶隔内脂肪及多余的组织,发现脱垂的泪腺,将脱垂的泪腺回纳入泪腺窝,缝合固定,形成自然的重睑外形.结果 病因系上睑松弛,导致眶隔松弛而泪腺脱垂,此病有隐匿性,肥厚性单睑及上睑松弛往往掩盖
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较高且极易转移的恶性肿瘤.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李某,女,49岁,因"右眼黑斑生长10年异物感3个月"于2013年4月22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发现右眼下方球结膜出现黑斑,无凸起,面积较小,6年前见其面积扩大,在外院诊断为"结膜色素痣",建议其观察.近几年,黑斑逐渐向周边生长.3个月前患者自觉右眼异物感,对镜见颞侧有黑色肿物隆起,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
会议
目的 分析眼眶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病理分类;探讨眼眶肿瘤摘除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力求达到理想效果,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所诊治的所有眼眶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原发性眼眶肿瘤患者常见渐进性眼球突出、眼球移位、眼球转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眶区疼痛、头痛等症状;继发性眼眶肿瘤还可见其他累及系统症状.眼眶CT及MRI检查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与周围
会议
目的 分析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32眼),在局麻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置管术,术后进行泪道冲洗、鼻内镜检查及鼻腔清理,随访1~6个月.结果 本组30例(32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支架管植入30眼,环状硅胶管植入2眼,术后1周因冲洗欠通畅重新处理调整支架管1例,其中
患者丁某某,男,45岁,因"牛顶伤致右眼疼痛流血伴视物不清2小时",首诊眼科.伤后右眼上睑皮下淤血肿胀较轻,下睑外龇部睑板断裂不规则裂伤约1.5厘米,中部皮肤不规则裂伤约2厘米,眼睑中部至内龇部皮肤全层断裂,致下泪小管断裂,结膜出血角膜缘2点钟至10点钟方位不规则全层裂伤,角膜透明,瞳孔对光反射欠灵敏,眼底黄斑区网膜水肿,入院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七叶皂苷钠、沃丽汀等对症治疗,
会议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BRVO患者76例76眼,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IOP、眼底照相、FFA及OCT检查,纳入标准:视力≤0.6;排除黄斑部牵拉病变;排除青光眼以及患有可能影响视力的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一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观
会议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38例(46只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月龄6-12月,右眼18例,左眼12例,双眼8例.所有患儿术前均行泪道冲洗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1周以上,脓性分泌物消失但溢泪症状未见好转.以盐酸丙美卡因作泪道表面麻醉,7号泪道探针由下泪点进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