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乙肝临床体会

来源 :第二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三十六分会场暨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yx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侵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通过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组织损伤的一种传染病,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进展至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细胞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复杂,病程蔓延,治疗困难,缠绵难愈。中医没有慢性乙肝的病名,根据病因病机,归属于中医“胁痛”、“肝着”、“肝郁”等病证范畴,并认为HBV为“病气”、“疫毒”,疫毒损伤正气,正气亏虚,阳气不振,抗邪无力,正不胜邪,邪毒内郁,导致病情迁延难愈。近年来屡见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HBV携带者及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患者的报道,且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主要与某些治法与方药能抑制HBV、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等作用有关。中医辨证论治,可明显提高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多数研究表明:本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为湿热邪毒,但湿热毒邪是其外因,是病之标,脾肾亏虚是内因,才是病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肾为先天之本,精气化生之根,脏腑阴阳之根,脾虚则运化不足,肾虚则精无以化气,最终导致元气亏虚。故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本方中莵丝子、枸杞子、当归等补肾养血,淮山、党参等健脾益气以扶正,黄芩半枝莲解毒清化为辅,等清热解毒。诸药共奏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之功。临床实践表明健脾益肾法对慢性乙肝携带者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功能,并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闻媒体的眼光、特征、目的阐述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认识,并介绍了采供血机构如何定位媒体,如何与媒体建立长期友好关系,如何应对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等技巧和策略。
目的:确认HLA新等位基因HLA-B*56∶21并分析其有异常反应格局的核苷酸序列。方法:标本DNA抽提采用美国Tiangen试剂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P)进行HLA分型,发现1个与HLA-B*56相关的异常基因,使用DNA测序分型技术(PCR-SBT)直接测定其基因序列,并分析其与最接近的HLA-B*56∶05∶02和HLA-B*56∶07基因序列的差
目的:分析2011年度上海市血液中心发放的全国血型血清学室间质控品返回的回执结果.方法:采用国际血型参比实验室(iBGRL)建立的国际血型血清学室间评分标准,对参评的74家血站及医院输血科血型实验室的回执进行评分,计算各项试验的准确率,并通过Z检验(标准统计量检验法)进行满意度统计.结果:全国血站血型室及部分医院输血科的ABO定型准确率为99.76%,RhD定型准确率为100%,抗体筛选准确率为9
目的:建立1种9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H)的分析方法,以解释因ABO基因附近染色体的LOH导致的疾病相关ABO抗原丢失现象。方法:在9号染色体长臂和短臂上共选取13个微卫星位点,其中10个位点(D9S1677、D9S289、D9S1776、D9S1682、D9S290、D9S164、D9S1818、D9S1826、D9S158、D9S1838)位于ABO血型基因近端,平均间距5.52 cM;另3
目的:了解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中HIA-B*07∶10的HLA-A,-B,-C,-DRB1,-DQB1 5座位高分辨单体型构成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在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2010~ 2011年入库数据中,查询含有HLA-B*07∶10的标本,补充其HLA-C,-DQB1高分辨资料;采集家系进行5座位高分辨分型,推导其单体型.以HaploStats查询该单体型在全球的分布.结果:筛选到含有HLA-B*07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申请与输血病历评估体系并用于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评价,探讨在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下,提高输血质量,节约临床用血的措施.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临床输血申请合理性评估,及输血后输血病历归档与评估制度,总结分析8年间医院住院患者人次、手术例数与临床用血量的关系,不断完善细化医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结果: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6a亚型与病毒滴度的关系。方法:从2009年11月~2011年8月收集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527份,对其进行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对核酸阳性的标本采用罗氏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进行病毒滴度的定量检测,以及采用NS5B基因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12年5月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神经内科89名患者(男性55例,女性34例),观察每次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根据所患疾病类型与严重程度,置换次数在4~6次/人,共416人次,每次置换血浆量1500~3000 ml.血浆置换治疗期间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共69次;其次为心脑血管症状,共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脑外伤(TBI)、脑外伤后视神经萎缩、脑瘫和下肢静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脊髓伤病2例,TBI 4例,TBI后视神经萎缩1例,脑瘫3例,下肢静脉闭塞4例,脐血采集前经产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各项检测指标均为阴性.分离脐血后MSCs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内或局部一次性或分次注射.干细胞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
临床输血治疗的效果与是否及时输血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探讨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精确的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为基础的电子交叉配血更能快速实现临床的紧急输血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