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粘膜脱垂的诊治现状与我们的初步观察

来源 :201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补益药健脾温胃方外敷穴位加阿扎司琼与单用阿扎司琼在防治结直肠癌FOLFOX6方案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FOLFOX6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单用阿扎司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药组成的健脾温胃方贴敷患者内关、神阙、中脘、两侧足三里处,2次/日,2周为一个观察周期..结果:治疗组控制恶心症状有效率为86.7%
目的: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必须兼顾根治切除和生活质量两方面需求,ISR术提供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该术式仍有很大限制,仍有争议.ISR术前必须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仔细评估,一般认为术前肛门外括约肌受侵犯、肛门功能差、低分化或未分化癌不宜行ISR术.而早期、高分化、对新辅助放化疗敏感的低位直肠癌较适合ISR术.新辅助放化疗虽可使直肠癌降期,但可能不利于ISR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前放疗).本研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T分期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武汉市第八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FOLFOX6方案辅助化疗6个疗程的病例中按术后病理分期分为三组,A组T3NOMO;B组T4NOMO;C组T1-2N2M0;每组50例.随访这三组患者,对比其五年生存率.结果:A组病例随访五年,生存29例,死亡21例,五年生存率为58%;B组病例
目的:观察从虚论治法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运用的有效性.方法:将37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结合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虚证",给予补益性验方扶正1号及健脾止吐方,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6天、术后2周腹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变化,以及术前1天、术后6天、术后2周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变化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武汉市第八医院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299例.对比这些例患者术前检查CEA的数值和术后一周内复查CEA的数值,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术后CEA的数值下降,共153例;第二组,术后CEA的数值升高,共146例.对比这两组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并进一步结合CEA的正常值,分为围手术期CEA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直肠癌Miles手术和Hartmnanns手术开放式手术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开腹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37例、开腹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45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22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36例,并比较各组病例造口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严格操作,固定好了操作程序的腹
目的:探讨带负压三管引流(负压滴水双套管、盆底引流管、肛管)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术中放置腹腔负压滴水双套管、肛管及盆底引流管,三管齐下针对术后吻合口瘘早期、及时处理.结果:我科69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瘘7例(10.1%,男性5例,女性2例);25-49岁1例(14.3%),50-69岁1例(14.3%),70-79岁4例(57.1%),8
TST(TissueselectingTherapystapler)又称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是在PPH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适应症(2015专家共识)1)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的Ⅱ度内痔2)Ⅲ度和Ⅳ度内痔3)嵌顿痔并发症:出血、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
目的: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低位直肠癌行LapISR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R0切除率98.6%,肿瘤远切缘均为阴性,远切缘距离中位值2(0.5-3.5)cm,淋巴结清扫数目的中位值为14(3-31)枚,无中转开腹病例.围手术期间吻合口并发症最为常见,尽管21例(28.8%)患者出现34项围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的改善、长寿人群的扩大及膳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发病率排第3位,大城市的发生率已居第2-3位,病死率也升至4-5位.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大肠癌的治疗逐渐形成以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有机结合的模式,通过长期临床试验和回顾性总结,中医中药在大肠癌的诊治中占据重要地位,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