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螨在中国的自然种系构成及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小蜂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中气门目,皮刺螨总科,热厉螨属(Tropilaelaps)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小蜂螨可以分为四个种,即柯氏热厉螨(Tropilaelaps koenigerum)、梅氏热厉螨(T.mercedesae)、亮热厉螨(T.clareae)和泰氏热厉螨(T.thai).小蜂螨原始寄主是大蜜蜂,但是也能转移寄主,感染蜜蜂科的西方蜜蜂、黑大蜜蜂和小蜜蜂,东方蜜蜂中也发现过小蜂螨,但还未见其繁殖的报道.小蜂螨是亚洲地区蜜蜂科(Apidae)的重要虫害,它繁殖快、携播期短,是一种比大蜂螨危害性更大的蜜蜂外寄生虫.中国小蜂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秋季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夏季,冬、春季节感染率较低;中国南方地区梅氏热厉螨的感染程度显著高于北方地区;如果蜂群生产王浆,其梅氏热厉螨感染程度通常也高。综合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1-5.8S-ITS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及其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寄生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的小蜂螨全部属于梅氏热厉螨(T.mercedesae),而并非早期定义的亮热厉螨(T.clareae)。
其他文献
本文在阐述以生态消费和公平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持续消费的蜂胶产业化实践探索,详细论述了贯彻生态标签、生物标签、社会标签和公平交易标
会议
人类迈入21世纪,人们对新世纪世界经济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站在不同角度着见仁见智的分析和预测。无论如何,人们总要在现实看未来,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本文将对20世纪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增长路径、地理路径及行业路径进行客观的分析考察,并进一步深入探讨国际直接投资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由此说明这些分析研究以我们有效利用外资具有哪些有意义的启示。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以及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流行率由2006的7.18%,下降到2016年的5.49%,估计近10年来减少了约2000万例乙肝
期刊
本试验旨在研究意大利蜜蜂幼虫饲粮中亚油酸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意蜂幼虫57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96只),分别饲喂亚油酸添加水平为0、0.02%、0.04%、0.06%、0.08%和0.1%的试
会议
本文概叙了中国蜂群分布、蜜源条件、养蜂生产方式及蜂蜜产销情况.随着经济发展,蜂蜜消费量日益增加,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通过对2001-2012年蜂蜜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的情况对
会议
为了解中国部分地区东方蜜蜂主要病毒病——蜜蜂黑王台病毒(BQCV)、畸翅病毒(DWV)、囊状幼虫病毒(SBV)、克什米尔蜜蜂病毒(KBV)、急性蜜蜂麻痹病毒(ABPV)和慢性蜜蜂麻痹病毒(
会议
大蜂螨(Varroa destructor)是台湾养蜂业最严重的敌害,许多人使用化学合成杀螨剂防治大蜂螨,例如:福化利(fuvalinate)和牛避逃(coumaphos),但是畏时间使用的结果将残留于蜂蜡
会议
半块已经放了10年的三明治正在eBay网上拍卖,它的主人黛安娜·达伊瑟说这块三明治的独特之处在于,烘烤过之后居然出现了圣母玛利亚的头像,虽然有不少人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
本文通过对《蜂王浆》国际标准工作进展情况的介绍和相关糖分细分实验数据分析,说明不同蜜源、不同生产方式(定地与转地)、不同饲喂条件对糖分指标的影响.引导蜂王浆产业转变
会议
来自普通农家,今上抗洪战场。面对洪水咆哮,信念如铁似钢——我是人民子弟兵,肩负父老的希望,为了保卫大堤:站起来六根柱,躺下去六根梁!题油画《六勇士》@杨一凡 From the ordinar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