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逐渐恶化的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是导致此处生物多样性下降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恢复和修复长江口生态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本研究尝试采用人工漂浮湿地(Artificial Floating Wetland,AFW)的方法来恢复长江口鱼类栖息地,进一步增加鱼类多样性。本研究于2014年5月在长江口临近青草沙水库水域构建108 m2人工漂浮湿地,该AFW采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及其他辅助材料(浮筒、棕榈、网片等)构建,并将其固定于修复水域。于7月、9月和11月采用流刺网和地笼监测人工漂浮地修复水域(Restoring area,RA;)、上游水域(Upsteam area,UA)和下游水域(Downstream area,DA)的鱼类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三处水域共获得鱼类20种,隶属于7目10科,RA水域的鱼类种类较上游水域多5种、比下游水域多7种。修复水域的Marglef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比上游水域和下游水域高;修复水域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上游和下游水域相当。通过不同区域的鱼类进行聚类和排序及生态位宽度分析,表明修复水域的鱼类生态位重叠程度低于其他两个水域的鱼类生态位重叠程度,即人工漂浮湿地在长江口水域可以通过恢复栖息地来恢复鱼类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