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i-O纳米管阵列的制备与氢敏性能研究

来源 :2014`全国半导体器件产业发展、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微纳电子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钛纳米结构的掺杂是改善半导体特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以TiNi合金作为基材,采用阳极氧化方法在醇基电解质液中成功地制备出Ni-Ti-O纳米管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分析方法对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微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管阵列的氢敏性能和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醇基电解质液在TiNi合金表面可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生长的Ni-Ti-O纳米管阵列,经525℃热处理后仍可保持规则阵列形貌。热处理后的Ni-Ti-O纳米管阵列在100℃对1000ppm氢气具有良好的氢敏响应特性,对相同浓度的N2和NO则无明显响应。
其他文献
该文对新管幕结构肋梁的弯曲承载能力进行了静力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根据试验及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对不同形式构件的破坏特点及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对截面偏移率对肋梁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由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其结果可为新管幕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比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异型桥梁墩柱和高桥墩柱在地震作用下除受到水平荷载作用外,承受由竖向地震和重力二阶效应引起的变轴力较为明显.因此,水平往复力作用下高桥墩抗震性能的研究应该考虑变轴力的影响.本文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典型的高桥墩—钢筋混凝土箱型薄壁高墩柱数值分析模型的建模,对其定轴力与变轴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轴力对高桥墩的承载能力、滞回耗能能力以及抗震性
近些年来,多尺度模拟计算逐步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如何保证不同尺度模型之间界面连接的科学合理仍有待商榷.本文试图从研究结构构件在宏观、细观尺度下的不同特征出发,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单柱的多尺度模型,对比两种界面连接方法(变形协调和力的平衡)的影响,进而对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多尺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静荷载作用下,运用力的平衡处理连接比运用变形协调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在动荷载作用下,两
本文研究不同填充墙在结构风振响应中发挥的作用,考查填充墙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风致舒适度的改善程度.对带有不同材料填充墙的钢框架以及无填充墙纯框架进行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时程分析,以研究其工作性能,数值分析过程中,采用复合阻尼结构的处理方法计算结构阻尼比.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影响钢框架舒适度的关键控制参数,即各结构模型的顶点最大加速度、顶点最大位移,以及各计算模型的结构阻尼比,并就填充墙对钢框架结构的风致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半刚性梁柱节点,即T型钢连接的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传力清晰,承载力和延性性能良好等优点;并且利用塞焊缝对T型钢连接的方钢管柱-H型钢梁节点进行了改造,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探讨这种改造对于节点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T型钢翼缘加开塞焊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克服了原有节点T型钢翼缘与柱壁四周围焊焊缝开裂的情况,达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研究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加载时的受弯承载力,本文对国外有关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箱形截面梁的受弯试验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接着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截面高宽比、翼缘宽厚比以及钢材强度对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加载时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常用的冷弯薄壁型钢双肢拼合箱形截面梁构件在腹板两
为研究内配工字型钢的矩形钢管混凝土在双向偏压作用下各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在合理选取材料本构关系和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内配工字型钢的钢管混凝土双向偏压构件的数值分析模型,并与已有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典型构件进行了承载力与跨中挠度分配曲线等相关分析,最后对荷载偏心角、荷载偏心率、钢管材料强度、型钢材料强度、混凝土材料强度、长细比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表
研究轮扣式钢管支架的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确定合理的承载能力.对3组连接形式不同的8米高整体钢管支架进行承载力试验,利用试验测量和理论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试验,测量了整体钢管支架的承载力大小,明确了轮扣式钢管支架的破坏特征.试验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心立柱按铰接计算符合工程要求.
会议
基于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提出一种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石墨烯/聚苯胺杂化材料。首先,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形成苯胺阳离子,并通过静电作用接近和插入膨胀石墨片层内;接下来,加入过硫酸铵引发剂,同时作为单体和插层剂的苯胺阳离子在石墨片层内发生原位聚合反应;利用反应热效应和聚合物分子链的扩张作用,实现膨胀石墨的片层分离,最终得到了石墨烯/聚苯胺杂化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得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