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不同火烧恢复年限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成立70周年暨“土壤科学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测定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火烧年限(火后4a、6a、14a、40a、70a 以及120a 内未火烧)的土壤养分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特征变化,探讨火烧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长期影响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年限的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水溶性碳氮)及碳氮比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长远来看,火烧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在火后6a 恢复到未火烧水平,在火后70a 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火烧年限的微生物量碳氮及其比值间差异显著,在火后14a 恢复到未火烧水平,在火后40a 显著提高并达到最大值;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对四大类碳源(氨基酸、羧酸、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类)的利用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土层微生物偏好的碳源种类不同,在有机质层,微生物偏好于利用芳香酸和羧酸类,而在矿质层,微生物偏好于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类;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层次是影响碳源代谢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水溶性碳和pH 值,不同火烧年限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偏好也不同,火烧恢复初期(火后4a、6a)土壤微生物偏好于利用芳香酸和有机酸类,火烧恢复后期(火后40a、70a)偏好于利用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类。本研究发现,土壤性质的恢复速度要快于微生物群落,土壤性质在火后6a 恢复到未火烧水平,而微生物则在火后14a达到未火烧水平,但并没有达到稳定状态,火后40a 仍处于较高扰动水平。
其他文献
  1.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黑龙江省大豆平衡施肥效果.结果显示,与最佳处理(OPT)相比,不施氮肥平均减产14.9%,不施磷肥平均减产14.7%,
  采用水浸提法可获得到作物根系分泌物,然后加入到土壤中在培养室培养14 天,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的影响.三种作物(玉米、大
会议
  土壤质量概念上由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构成。土壤肥力是作物生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土壤肥力演化与土壤微生物驱动的过程紧密相关联。本
  灌溉施肥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省工、环保的新型农业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然而灌溉施肥技术的发展受到新型配套农资缺乏的限制,液体肥料具有全水溶,操作简单快速的
  离子型稀土矿的特殊开采工艺致使稀土矿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如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壤肥力较低等。本文以赣南信丰县某堆浸工艺开采的中钇富铕型稀土矿稀土矿为研究
  对于植物修复而言,当修复植物确定后,土壤重金属存在形式、重金属有效性、以及修复过程中有效性的变化特征将成为影响修复效率和修复所需时限的主要因子。探讨植物连续修复
  氮肥对作物的生长、产量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农田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自1961到2009 年,我国氮肥所占比例从16%增长到72%。我国目前主要氮肥品种是尿素,占氮肥总量的60%以
  根际是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养分、水分及有害物质从土壤进入作物系统参与食物链物质循环的必经门户。因此,对作物根际过程的研究对提高根际微生态的养分有效
  肥料氮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不但导致土壤养分的不平衡,而且为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因此,研究残留氮的动向及作物有效性可以为高效利用土壤残留氮素和减少残留氮素的损失
  畜禽养殖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芦蒿连作导致土传病害发病严重,其中芦蒿枯萎病导致芦蒿基本绝收。芦蒿采用茎秆扦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