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改造型陆相断陷湖盆走滑控砂模式与勘探实践-以渤海南部海域为例

来源 :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yjmhcaihio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滑活动对于陆相断陷盆内沉积体系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文以渤海南部海域为例,基于大量基础资料,系统探讨了同沉积期走滑活动对于沉积中心、沉积期古地貌、可容纳空间等的控制作用,并结合勘探实践,建立了渤海南部海域常见的四种走滑控砂模式:①走滑转换带控砂模式;②走滑断裂坡折控砂模式;③走滑-伸展复合断槽控砂模式;④走滑线型沟谷控砂模式。该模式的建立有力地指导了渤海海域南部古近系富砂相带的预测,并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
其他文献
  长昌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深水陆坡部位,属琼东南盆地中央凹陷带东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陵水-三亚组)发育浅海相断坳转换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对琼东南盆
  该文通过对内伶仃洋河口湾 22 个钻孔沉积物高分辨的14C 测年、古生物鉴定、沉积物粒度分析及地球化学的分析,开展晚更新世地层划分,探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演化过程。内伶
  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是辽河坳陷裂陷作用鼎盛期,西部凹陷沙三段以湖底扇重力流沉积为主,可分为滑动和滑塌、碎屑流、浊流三种作用方式,碎屑流按照粒度和支撑机制可分为砾质碎
  在过去 60 多年中,重力流研究受到浊流沉积概念非常大的影响。然而,就所知的“鲍马序列”和高密度浊流“Lowe 序列”的浊流概念体系都是只建立在沉积相模型的基础上,因此存
  对古流向批量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实例研究.基于吴氏网(极射赤平投影)原理,利用极射赤平投影软件StereoNett V2.46,对研究区山西组呼鲁斯台、枣沟、扒楼沟等
  认清物源方向是研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方向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认清鄂博梁地区新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对鄂博梁及其周边地区重点井岩心取样,做普通薄片和阴极发光鉴定,结合测井
  水跃(Hydraulic jμmp)是流体力学的一个现象,常在像河或泄洪道的明渠中出现,当明渠中的水流由急流状态过渡到缓流状态时,会产生一种水面突然跃起的特殊水力现象,即在较短的
  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扬子地台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填地层厚度巨大,包括上三叠统至第四系,与下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垂向上显示为由海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