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网络的中原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在回顾中、外城市群多中心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原城市群不同空间的经济集聚力、集聚-碎化程度和交通网络对城市群产业轴带的影响,剖析目前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枢纽-网络的中原城市群多中心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根据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采用空气污染指数法(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研究了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特征。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的API月、季变化特征与年变化趋势、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等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API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会议
以吉林市为例,构建松花江流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工业废水排放关系的总体效应指数,定量评价2000年以来吉林市产业结构变化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①产业结构经历两个阶段,2004年由之前的“三、二、一”结构,转变为“二、三、一”;②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排污强度来看,经历了“降—升—降”的过程;③从行业结构来看,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来源;④从污染物的
会议
[目的]水资源短缺是人类正在面临的极大考验,科学、准确地量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服务,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调节水源、稳定水源供应的作用,以缓解水源短缺的危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蓄水法估算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并采用影子工程法、成本估算法等计算了其涵养水源的价值量.[结果]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量及其价值在1980-2010的30年间呈先减少后增加的
会议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
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及生态的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基于空间测度的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已成为热点。空间测度是开展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间的合理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协调等指标的定量化分析与比较。
会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现出其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今后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的战略选择和国际战略竞争新形态。而各国发展文化产业各有自己的侧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现代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会议
在分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分别求出了长三角16个优秀旅游城市人居环境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得分f(x)和g(x)以及得分间的协调度值,定量分析了上述16个优秀旅游城市的人居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绍兴、台州、舟山、泰州和湖州,f(x)<g(x),说明这些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超前,人居环境
会议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低碳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定量化研究方式,而对于碳足迹的核算则是其核心内容。旅游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已经日益显著,城市是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旅游城市已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低碳旅游城市作为低碳城市和旅游城市的结合体,可以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推动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
会议
农垦城镇是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人口聚居地,是一种特殊的城镇聚落形态。随着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垦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与垦区城镇区位相临的普通农区城镇富锦市、密山市、萝北县及集贤县以及东部沿海农业大县嘉善县作为对比样本,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
会议
本研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GIS技术、景观分析方法与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90-2010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变化特征,探索了影响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的总体规模不断增加,空间分布在原有格局上发生变化,但总体均呈现“东密西疏”的格局。随着农村居民点规划力度的增强,其形态结构呈现规则发展的趋势。针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