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翼型低速风洞静态试验技术研究

来源 :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4米×3米风洞的二元翼型静态气动性能试验,在充分调研历次二元翼型风洞试验情况的基础上,对试验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目的是获得较为精准的气动力数据.为此在总体方案上采用了测压方式,根据表面压力分布和尾流动量损失积分气动力;在模型的支撑上采用了风洞竖向全跨式支撑方式从而保障二元特性,在尾流耙的支撑上采用风洞横向全跨式支撑方式从而扩大尾流测量覆盖范围并减小支撑干扰影响;在模型加工过程中注重提升模型外形加工准确度;采用数值方法预估表面压力分布和尾流覆盖范围,根据模型表面压力梯度合理优化测压点的疏密排布,根据尾流影响区域合理布置总压管和静压管的疏密分布;为提高尾流总/静压测量精细化水平,特别设计了总压管和静压管的结构;在阻力积分的数据处理中,考核了不同策略的积分范围和总压损失修正的应用效果.采取上述措施后,以OA309和OA407为标模开展了试验,获得的试验数据与ONERA标准数据较为吻合.
其他文献
国内某型号无人直升机采用无铰式桨毂,桨毂核心零件拉扭条采用钢丝拉扭条,钢丝拉扭条要求能够承受巨大的轴向载荷,但同时又要求扭转刚度很小.准确测量钢丝拉扭条扭转刚度对于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重点研究钢丝拉扭条扭转刚度测量试验方法以及扭转刚度随离心力载荷变化规律.
基于SDS200疲劳试验机,设计了一种无人直升机橡胶减振器的减振效率和结构一致性检验的试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某型无人直升机主齿轮箱橡胶减振器进行了试验,测出不同批次的减振效率数据,根据所得数据的分散程度判断批次之间一致性,为该直升机减振使用和验收提供依据.该系统利用了疲劳试验机的加载方便和响应频率快的特点,充分模拟无人直升机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结果较好.该系统也可为其它相似结构的试验提供借鉴.
根据某型直升机总体方案的设计要求,初步设计出主起落架缓冲器结构与缓冲器主要初始充填参数,经过受力分析后利用ADAMS/Aircraft软件建立直升机主起落架缓冲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从而构造出虚拟的试验平台,给出了一种可行的缓冲器设计方案,为进一步开发起落架虚拟样机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兼具磁流变材料和弹性体的优点,因而近年来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根据叠层式的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实验数据,本文采用Bouc-Wen单元、一个弹簧单元和一个阻尼单元并联的现象模型,建立了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力—位移和力—速度的非线性关系.
本文介绍了旋转旋翼动特性试验数据后处理方法与软件.基于旋翼旋转状态动特性的试验原理与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结合MATLAB的设计方法,对软件进行了编写与调试.结果证明,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实现既定功能.
独立桨叶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直升机旋翼的振动载荷.本文假设桨叶绕挥舞铰进行刚体挥舞,结合Leishman-Beddoes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和Glauert入流模型,建立了对独立桨叶采用高阶谐波变距后的桨毂垂向载荷计算模型,通过计算2Ω、3Ω阶谐波变距对旋翼垂向振动载荷的影响,总结了独立桨叶控制技术降低桨毂垂向振动载荷的基本规律.
本文在实体螺旋桨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坐标测量方法,测得螺旋桨曲面不同径向截面的点数据,根据点数据得到了螺旋桨的几何特性,包括弦长分布、桨距角分布,并建立三维虚拟几何模型;采用多参考坐标系模型,在结构化网格基础上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求解雷诺平均方程进行螺旋桨滑流的粘性数值模拟,模拟了某有实验数据的旋翼悬停流场,通过对比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了悬停状态下的气动特性和滑流区流场规律,验证了该逆向
本文针对典型城区模型,首先应用粘性非结构直角网格,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开展了典型城区环境流场数值模拟计算.其次,进行了城区流场PIV测量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
建立了共轴铰接式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计算得到了直升机地面共振模态特性,分析了上下旋翼间距、旋翼摆振铰外伸量、摆振刚度及摆振阻尼比等旋翼设计参数对共轴式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减小上下旋翼间距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且不稳定中心远离工作转速;增大摆振刚度及旋翼摆振铰外伸量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且不稳定中心远离工作转速;增大摆振阻尼比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但不稳定中心稍接近工作转速
为研究单旋翼气动布局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影响,以飞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在原始气动布局下分别对平飞、爬升与下滑和稳定协调转弯情况下的旋翼需用功率曲线进行了配平,并计算了飞行性能指标,计算结果与参考数据吻合较好,证明模型可用.以UH-60A直升机为例,研究了不同气动布局参数下的直升机飞行性能,结果表明,在变化范围内,旋翼位置对前飞和垂直飞行性能影响都很大,减小旋翼纵向距离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尾桨安装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