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活性组分对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化学分会“中国海洋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沉积物各活性组分在对磷吸附过程中的贡献、吸附规律,有助于认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机制及探讨不同海域沉积物对磷循环的不同作用机制.本文探讨了化学逐级分离沉积物后样品对磷吸附性能的变化.
其他文献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某些藻类中多糖可高达干重的50%以上.随着海藻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海藻多糖这一类重要生命物质认识的深入,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会议
海藻提取物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很多无机养分,并且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调节因子,因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藻及其提取物的基本分类和组成以及其加工工艺和过程.
会议
目的:提取和制备不同系列的鼠尾藻多糖,研究不同系列多糖的抗肿瘤构效关系.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的鼠尾藻,采用热水,稀酸和稀碱提取鼠尾藻多糖,然后对多糖样品进行降解,分级,脱硫和脱羧等制备不同系列的鼠尾藻多糖样品.
会议
目的:通过对舌状蜈蚣藻多糖的提取,阐明蜈蚣藻多糖的结构特征,为多糖的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热水处理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 (Harv).Yamada),制各得到多糖(WGW),再经过稀硫酸降解,将降解的红藻多糖(DWGW)通过DEAE-FF离子柱进行分级,得到四个组分.
本文通过硫酸法降解从海带中提取得到的褐藻多糖硫酸酯,从而制备含特定聚合度的岩藻寡糖。褐藻多糖硫酸酯通过硫酸降解后,中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利用分级沉淀的原理制备岩藻寡糖。
会议
过去对于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研究大多针对沉积物间隙水,厌氧海水等,对厌氧海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研究缺乏了一定的关注.我们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胶州湾表层富氧海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会议
大多数研究表明,入海营养盐增加(N和P)是导致河口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计赤潮频发的主要原因.资料统计显示,近30年来,长江人海营养盐浓度增加5-6倍,入海泥沙通量的快速降低直接导致长江口海域控制光照条件的悬沙浓度呈直线降低趋势(R2=0.5947,p<O.001,n=16),降低幅度达70%.
本文围绕西太平洋典型海区源要素分布迁移与转化特征开展工作,研究覆盖了西太平洋三个具有相对独立循环机制的典型区域,分别是:a.雅浦海山延伸区域;b.西太平洋主体水域;c.黑潮流经区.
会议
悬浮颗粒物是碳、氮、磷等生源物质的重要载体,是海洋中水体与沉积物中物质与能量循环交换的媒介,其氮、磷的含量与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有极大影响.东海作为我国主要陆架边缘海之一,其颗粒态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探究对该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会议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性元素.近年来,在外源磷负荷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一些水体水华现象依然严重,因此,内源有机磷的循环成为研究焦点.天鹅湖为小型泻湖,其东南角与外海相连.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