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甲烷化催化剂用于微量CO2深度甲烷化的性能比较

来源 :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z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了两种甲烷化催化剂对微量CO2深度净化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849的催化活性优于M-849B;以CO2含量低于50×10-6为净化指标,280℃时,M-849的最高使用空速为12000 h-1,300℃时,最高使用空速为14000h-1。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在目前的反应条件下,CO2加氢甲烷化反应受动力学控制。
其他文献
采用XRF和XRD对一例工业失活甲醇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XRF结果显示失活催化剂上均有明显的氯元素沉积,而未见明显的其它沉积元素;XRD结果显示,铜晶粒尺寸与氯元素沉积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氯离子沉积可加速催化剂表面烧结,导致铜晶粒尺寸急剧增大;采样分析发现,该厂氯离子主要来源于工艺原料气和润滑油,采用ET-3型精脱氯剂可有效解决原料气中的氯中毒问题。
综述了近年来制氢变换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制氢变换工艺和催化剂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甲烷燃烧为目标反应,采用共沉淀法制备LaMnAl11O19-δ六铝酸盐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以及对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1 200℃焙烧后,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以铝酸钠和硝酸为原料,控制不同温度条件制备三水氧化铝,研究不同中和条件和老化条件对三水氧化铝粒度和晶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和温度得到的三水氧化铝的粒度随老化时间变化较小,其粒度由中和温度决定,因而可以尽量缩短老化时阍;中和结束后,不同老化温度对三水氧化铝粒度的影响一致,可采用较低的老化温度;75℃中和的浆液中,三水氧化铝随老化时间延长粒度有变大的趋势,而低温如40 ℃中和的浆液中,三水氧化铝
Fe-Mo/ZSM-5具有较好的NOX催化活性。考察了不同粉末的制备方法、催化剂助剂和裁体等因素时蜂窝状催化剂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蜂窝状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在350℃NOx转化率超过90%,在高温(400~600)℃,催化剂对NOx的催化还原转化率保持在98%。K+的加入明显提高了Fe-Mo/ZXM-5催化剂活性,可能是调变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催化剂粉末在载体上的浸涂
以Pd、Pt、Rh和Ru金属盐为原料,第五代聚酰胺胺(G5-NH2)树形聚合物为栽体,采用共络合法和逐步还原法制备了系列G5-NH:负载的双金属纳米粒子,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丙烯醇、偶氮苯和硝基苯的氢化反应,考察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硝酸条件下水解钛酸丁酯,以柠檬酸为络合剂络合TiO2+,干燥制得前驱体,焙烧后得到片层多孔状TiO2,对前驱体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TG-DSC),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络合物前驱体在450℃条件下形成以锐钛矿为主含有少量金红石型的片层多孔状TiO2,比表面积达到64.130m2·g-1,700℃形成完整金红石型TiO2
采用醇还原法制备纳米Ru/Al2O3催化剂,TEM照片显示催化剂粒径分布在(3~5)nm,同传统法相比具有更窄的粒径分布,且CO2加氢性能也有所提高。
糖蜜酒精废水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主要成分为焦糖等色素类物质。利用固相法制备了Bi1.8Y0.2O3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降解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溶液pH、助氧化剂及光照强度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影响。研究表明,在可见光辐照下,Bi1.8Y0.2O3能有效地对糖蜜酒精废水进行光催化作用。对于经30倍稀释的糖蜜酒精废水,添加2.0 g·L-1的Bi1.8Y0.2O3光催化剂,
对F-T反应机理进行分析,计算反应生成的水与烷烃和烯烃质量比并加以验证。研究表明,烃类产物全部为CH4时,反应生成的H2O与CH4质量比为1.125,生成CnH2n+2,n→∞时,H2O与CnH2n+2质量比为1.286;当反应生成不同碳数的烯烃,与之对应的水烯烃质量比均为1.286;因此,理论计算反应产物水与烷烃和烯烃质量比(1.125~1.286);并且该比值越小,反应生成的低碳烃越多。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