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与现代气象事业展大亊年表

来源 :2017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sha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概述了气象科学与现代气象事业展大事年表,清晰展示了整个气象科学的发展演变历程,为推进气象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十字翼共振法作为一种新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实际工程.为了进一步研究十字翼共振法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效果和共振状态下的能量传递规律,本文进行了粉土和砂土两个不同工况下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布置在土层中的传感器,监测振动过程中土层振动加速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十字翼共振法处理后,粉土地基和砂土地基的密实性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砂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要优于粉土地基.共振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有效加固
某电站玄武岩坝区地质条件复杂,研究表明坝区玄武岩裂隙含水系统具有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多级次性特点.本文结合玄武岩裂隙特征和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给出了评价岩体渗透性的尺度.勘探揭露河床右侧及右岸岸坡发育承压水,据埋藏条件和水化学成分可分为上部承压水和下部承压水,分别对其分布范围特征;承压水水位、流量及动态特征;承压水水化学特征;贮存环境特征;补给、径流、排泄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承压水对建坝影响,
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是造成锚索失效的关键问题.锚索预应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保证锚索有效预应力.本文利用锚索监测数据、边坡变形监测等资料,得出其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锚索预应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锚索预应力损失最快的阶段发生在锚索张拉后的十几天内;可以采取优化措施以保证锚索初始的有效预应力;已产生变形的坡体进行锚索加固,其预应力快速降低段持续的时间较长.
目前国内外对于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方法很多,如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动测法、单桩竖向静载抗压试验、钻芯法、超声波透射法等,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超声波透射法与其他检测法相比,该方法检测精度高,结果直观可靠,适合大直径桩、超长桩的基桩检测,故在钻孔灌注桩的完整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在桥梁灌注桩中,超长、大直径桩几乎都采用了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本文对某工地大直径桩进行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17年4月21-24日在张衡的故乡—南阳召开了"中国地震观察先驱者张衡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在南阳同时召开了"2017年全国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分别提交了"2017年-2018年全球8级左右大地震的预测意见"和"2017年度全球8级左右大地震的预测意见",这二篇预测文章,其中都预测了2017年8月14日±5天或±10天左右,(1)在我国西部或西
无论是前兆报震或以震报震,所用历史资料务必尽可能长期且连续、可靠。在分析预报中,仅历史拟合率高,还不能确保预报准确率也会高;只有当外延试报准确率高,才能有效地减低漏、错报的机率.
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于2016年11月21-22日和12月9-11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预测会议上提交了同一篇题为"2017年上半年度全球8级左右大地震的短临预测意见".在这二个会议上同样提出了2017年1月23日土5天或10天左右,可能发生一次7.5-8.5级的大地震,预测的地区有三个,其中第一个地区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内,特别要注意我国台
东北地区是全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发生区,洪涝灾害频繁.本文对东北地区1856年以来成灾洪水,基于大数据思想,应用8种有统计关系的预测方法,做出2017年东北地区有成灾洪水的预测结论,从成灾区域上,相似2010年;2017年7月~8月,东北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成灾洪水,验证了预测思想的有效性.
"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易学已成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在翁文波院士重视下,在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大力支持下,笔者以易经的象数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探讨15种自然灾预测技术指标,创立了《时空数理信息法》、"卦象定性、卦数定量"确定"三要素",全球独一无二(百度网),经1991-2017年国内外预测的检验,屡测屡验,实效明显.
本文统计了近年来水汽通道上的大地震与中国内陆地区洪涝干旱灾害的相互关系,以地震地点为中心,沿与水汽通道相垂直方向画分界线,发现分界线前端一侧发生洪涝灾害事件、另一端发生干旱事件的水文现象,进而得出了水汽通道上的大地震对水汽通道形成阻塞作用的结论;九寨沟地震具有同样的水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