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c γ RⅢa基因多态性与利妥昔单抗疗效关系研究

来源 :江苏省第十九次血液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Fc γ受体Ⅲa(Fc γ RⅢa)基因多态性与含利妥昔单抗(RTX)的免疫化学治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联合测序法检测Fc γ RⅢa基因型,所有患者接受8(4~1 2)个疗程含RTX的免疫化学治疗.结果:122例DLBCL患者Fc γ RⅢa基因F/F型、V/V型及V/F型分别为78例(63.93%)、5例(4.10%)及39例(31.97%),各基因型在DLBCL组和健康人群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各基因型的分布在性别、年龄、分期、免疫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国际预后积分(IPI)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为80.33%(98/122),部分缓解率(PR)为9.02%(11/122),总缓解率(ORR)为89.35%;F/F型、V/V型及WF型的CR分别为69.23%、100.00%及100.00%,PR分别为14.10%、0及0,ORR为83.33%、100.00%及100.00%,V/V型及V/F型的CR及ORR相近,明显优于F/F型(P<0.05);经过35个月(12-62月)的随访,46例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占37.71%;40例死亡,占32.79%,3年无进展生存(PFS)及3年总生存(OS)分别为62.29%和67.21%;F/F型、V/V型及V/F型的3年PFS分别为41.03%、100.00%及100.00%,3年OS分别为48.72%、100.00%及100.00%;经生存分析,V/V及V/F基因型的PFS及OS相近,明显优于F/F型(P<0.05).结论:Fcγ RⅢa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含RTX的免疫化疗治疗对DLBCL的疗效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2010年75例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照先后顺序以2∶1的比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9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复方甘草酸苷类药物,静滴,1次/日;(2)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或N-乙酰半胱氨酸,静滴,1次/日;(3)注射用促肝细胞生
会议
背景: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是研究肝纤维的经典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与人类肝纤维化发生相类似。普遍观点认为,化学刺激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是诱导肝纤维化发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糖脂代谢异常是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糖脂代谢紊乱是否也在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中出现,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方式,研究糖脂代谢异常与DMN诱导肝纤维化之间关系
会议
中药毒性 老生常谈东汉《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典籍,记载365种药物:上品120种,多为补益无毒,可长服久服.中品120中,补虚,无毒或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有度,专治大病,不可多服久服.
会议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浅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6月~2014年6月,采用低浓度平阳霉素(0.5mg/ml)及常规浓度平阳霉素(2mg/ml)分别治疗体表单发、局限性海绵状静脉畸形各232例.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建立患者标准化数据收集表格,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大小、病史专科检查、注射药量,治疗次数、临床反应、副作用以及随访.常规消毒后,4号半针头从距病变边缘0
会议
目的:探讨单切口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0月以来共49例(98眼)17-30岁单睑女性患者,于重睑线中段行单点微创小切口,经此切口去除肥厚的眼轮匝肌和多余的眶隔脂肪,将切口边缘皮肤缝合于睑板前筋膜上,最后在重睑两侧分别行压线法缝合一针,6-7天拆线。结果:49例(98眼)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1-2月内消肿,重睑线形成持久、自然,且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目的]探析蒙古族实施整形美容手术的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龚耀光修正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手术病人进行测试.根据窦氏理论标准T(≥)38.5,或T≤61.5为常态(其中PNL≤61.5,而E(≥)38.5),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手术次数等调查项目,随机抽取自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间,我科来诊并实施手术的女性患者,共95名进行调查,并进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P项
目的:介绍积雪苷片在隆乳术应对包膜挛缩中的应用。方法:对111例19-57岁假体隆胸患者加术后口服积雪苷片的疗效观察。结果:106例均效果满意,4例患者基本满意,1例于半年后一侧行二次包膜松解,医患均满意。结论:按摩手法加药物配合治疗可获得较高满意度。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阐明手部的解剖特点;并根据数字解剖理论,介绍运用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以期较系统的反映手部的立体模式,为手部损伤患者提供临床修复重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利用常规解剖学技术进行新鲜手部标本的乳胶灌注、福尔马林固定,经过显微解剖观察、血管铸型等,以阐明手部的血管神经分布;并将30例临床手部损伤患者(男女比例为1∶1),进行手部的图像采集,将获得的二维图像利用USB端口输入微
目的:探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以来,选取24例鼻翼缺损患者,缺损面积0.5cm ×0.8cm~1.2cm×1.5cm,均为单侧缺损,根据鼻翼缺损大小,切取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于缺损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24例耳廓游离复合组织瓣均成活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无继发畸形,患者对总体比较满意.结论:对于鼻翼缺损在1.5cm以下中小面积鼻翼
会议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初诊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MC)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47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患者均接受了CHOP或CHOP-like方案化疗.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AMC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包括国际预后指数(IPI)、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