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肝和亚重肝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be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探讨了急重肝坏死型、急性重型肝炎普通型、亚重肝急性期、亚重肝修复期、亚重肝进行期及肝炎恢复期的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
其他文献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指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防止腹水早期复发的病例.本文介绍了采用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应用,其疗效显著.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共有的表现,亦是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因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联合应用IFN-α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等改变,旨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HCV是一种RNA病毒,需要RNA依赖的RNA多聚酶进行复制.由于RNA复制酶对复制的RNA产物缺乏校正功能,致RNA产物常出现高频率的核苷酸替换,产生变异性复制体,因此在同一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不同核苷酸序列的多种HCV毒株.这种由一种母序列和来自该序列的大量相关突变体所组成的病毒基因组被称为"准种"(Quasispecies).关于准种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报道极少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在人体内有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不同的自然史即可有不同的疾病进程和转归,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临术及HBVM远期变化,可为治疗手段及预后分析提供客观评价和有益政策.本文对182例组织学确诊患者的追踪随访及预后进行了分析.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造成的终末期肝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最终采用原位肝移植(OLT)治疗,但是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之下,移植后HBV现感染率高达80﹪以上.乙型肝炎复发后在短期内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成为乙肝患者移植术后首位的死亡原因.多克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肝移植后HBV再感染者出现HBV S
1997年末发现输血传播的病毒(TTV),现鉴定为一种无包膜环DNA形病毒.TTV感染在一般人群中非常普遍,是唯一能经肠道感染的人类DNA病毒.对这一新型病毒的分子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和致病性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这些方面的许多问题仍未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TTV有高度基因变异性,虽呈世界性分布的主要是基因型1、2和3,也存在其它有更远遗传距离的基因群,而且,不同基因型的多种毒株混合感染相当常见.本文从
一般认为,HBV感染人体后,易于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使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而形成持续感染.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CTL反应很弱、甚至检测不到,因此在治疗慢性乙肝时,一个重要的战略是,提高T细胞对HBV的识别,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Chisari给HBV转基因小鼠输入经细胞因子活化的DC就可以打破这种耐受,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诱导特异的抗HBV的CTL反应.树突状细胞(DC)是体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病原体.全世界有大约1.7亿人患丙型肝炎,而且HCV的持续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HCV引起肝癌的机制不清楚.虽然国内的报告单用干扰素的效果很高,但是只有20~40﹪的患者对干扰素敏感.缺少有效的体外复制系统阻碍了HCV的研究以及开始治疗HCV的药物.核心蛋白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壳蛋白,核心蛋白高度碱性,无糖基化位点.在国外的表达研究中各种大小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与国内肝癌发病及治疗的现状探讨了肝脏移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新世纪肝癌诊疗发展及治疗规范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其中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居各型肝炎病毒之首,是儿童肝炎和肝炎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型别,较长时期内预防甲肝的暴发或流行任务仍十分艰巨.甲肝疫苗是当今预防和控制甲肝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研制的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在滴度达到10TCID时,经大规模人群观察,安全性、近期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良好,与国外甲肝灭活疫苗近期效果相似.本文报告该疫苗在农村地区儿童中大规模接种的长期保护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