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化牵伸术在冻结肩麻醉下手法松解后的应用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易化牵伸术应用于粘连期冻结肩在麻醉下(臂丛麻醉+静脉麻醉)手法松解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住院诊断冻结肩(Neviaser3期)的患者60例,60例病人都采用复合麻醉(静脉+臂丛)下手法松解肩关节粘连,松解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易化牵伸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推拿按摩。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评估无统计学差异。观察评估关节粘连手法松解后两种方法治疗第一周后,第一个月后和第三个月后肩关节活、肩关节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自体半腱肌联合聚乙烯缝线加强与否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自体半腱肌组即非加强组(50例),自体半腱肌联合聚乙烯缝线组即加强组(50例)。大多数患者均进行胫骨结节内移手术。术后12,24,60个月进行随访,术后即刻及随访均行CT检查。手法检查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及髌骨稳定性。术后随访记录发生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以Kujala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骨折Sanders Ⅱ 90例(98足).结果 6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骨髓炎.跟骨结节角由术前的3.2°±17.5°增加至术后的20.9°±13.7°.踝关节平均屈伸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的83%,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至正常的72
目的:总结距下关节制动器在青少年扁平足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2016年青少年平足患者病例,筛选应用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0-16岁,其中单纯应用距下关节制动器病例3例,合并其他软组织及骨性手术的6例,总结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效果,从患者术前及术后患者的形态及影像学检查及运功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引进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
伤口负压引流在腰椎融合术后急性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浙江省台州医院骨科 章文杰 洪盾 王章富 洪正华 陈海啸目的:评价伤口负压引流在腰椎融合术后急性感染(小于术后1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6月起共收治腰椎融合术后急性感染病例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8岁,发生感染的时间距离第一次融合手术为18天;融合节段为单间隙融合,腰2-3融合1例,腰3-4融合3例,腰5-骶1融合1例;所有感
会议
Introduction: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ABT)may lead to severe problems such as infection risk and allergenic reaction.Postoperativeautotransfusion is a promising alteration forallogenic blood transf
目的:探索miRNA-140在人正常及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并研究miRNA-140表达上调或下调对人OA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miRNA-140治疗OA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根据Kellgren and Lawrence(KL)OA影像学分级标准,收集人正常(KL 0级)及轻(KL 1-2级)、中(KL 3级)、重度(KL4级)OA新鲜软骨标本,体外分离、培
目的 本文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疗效分析,自2010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儿童前臂骨折108例,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6~14岁,平均8.5岁;其中单纯桡骨骨折28例,单纯尺骨骨折39例,尺桡骨骨干骨折41例.前臂尺桡骨骨折按其程度分型:弯曲型,青枝型,完全型;按照部位分:近段,远段,中段;按照移位方向分:掌侧,背侧,桡侧,尺侧.手术适应证包括:血管损伤,筋膜间隔
Objectiv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icacy of the association of pregabalin and celecoxib on postoperative neuropathic pain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的诊断与关节镜下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治3例膝关节内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对比术前影像学表现与关节镜下探查所见的对应关系,术中完成内侧半月板治疗,其中1例行半月板成形治疗,2例行畸形半月板全切除,术后早期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及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半年,全部患者术后关节交锁现象立即消失,关节肿胀酸痛消退在半月板成形患者约1个月
Because patient bone defects are usually varied and complicated in geometry,it would be preferred to fabricate custom-made artificial bone grafts that are anatomically specific to individual patient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