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全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报告

来源 :第七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在我国贵州和陕西两省。通过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砷病防治项目,两省的砷中毒病区已经全部落实了改炉改灶措施。为了动态监测高砷煤矿管理情况、病区居民炉灶使用及相关行为形成情况,评价防治措施效果,2009年,在卫生部的组织下,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两省按照《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开展了第一年度的监测工作。
  本年度调查结果表明:病区高砷煤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陕西省的高砷煤矿仍在开采。全国监测点平均煤砷含量为(133.33士270.83 ) mg/kg,在病区控制标准(100 mg/kg)以外,也主要是因为陕西的煤样砷含量超标严重。在采暖季节,监测户以使用铁炉(贵州)或煤灶(陕西)为主,在非采暖季节,电炊具、沼气灶、柴灶、太阳灶等能源使用比例增加。病区铁炉合格率、正确使用率较低,在80%左右,煤灶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更低,不到50%。在健康生活行为形成方面,贵州监测点食用玉米和辣椒各种相关行为正确率偏低。监测村砷中毒病人检出率为4.97%,可疑病例检出率为0.57%。无新发病例,皮肤癌累计病例4例。砷中毒病例尿砷含量几何均值为0.035mg/L,低于非暴露人群尿砷参考值(0.09 mg/L)。根据本次监测中所发现的问题,作者还提出了相应解决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开展的一些妊娠期和哺乳妇女碘营养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研究了妊娠期和哺乳妇女碘营养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然后以各种动物实验为例探讨了碘对妊娠期和哺乳期动物影响的基础研究。最后总结到:妊娠期和哺乳妇女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其自身的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此时碘的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对母亲和胎儿或婴儿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保证妊娠期和哺乳妇女获得适宜的碘营养更加重要,对其
本研究以湖南省安乡县2009年晚期血吸虫病疫情数据为例,探讨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在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晚期血吸虫病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并探测出了一个患病率高值聚集区,这为血吸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需要指出的是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如同传统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三间分布”,只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为下一步空间分析提供线索等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进行空间建模分析等。
根据2006年WHO/ISFC工作组制定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将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根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特发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获得性)。本文中作者主要从病毒学说、免疫学说及遗传学说等方面对DCM的发病进行归纳,以期达到早期预防、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
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地方病,可造成人体多器官损害,对病区居民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砷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在肾脏的聚积必定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砷暴露后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砷暴露会造成大鼠肾脏的损害,其病理改变主要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使肾单位结构异常,功能降低,最终肾功能衰竭。
研究HIF在低水平亚砷酸钠(NaAsO2)所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异常增殖中的作用及与丝裂素化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采用1.0 μmol/L NaAsO2处理HBE细胞3、6、12、24和48h后,CCK-8法检测HBE细胞增殖率;反转录PCR(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检测HIF-1α和HIF-2α mRNA表达水平;Westem
近年有研究报道,环境及膳食中低硒为慢性砷中毒的危险因素。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土壤低硒及膳食硒营养水平不足可能是导致病区人群发硒偏低的重要原因,且发硒含量与发砷含量及病情程度呈负相关。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机体低硒在燃煤型砷中毒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血浆硒含量,DTNB还原法测定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及谷肤甘肚过氧化物酶(GP
为检测贵州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6、XPA的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选择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205例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选择13 km外某村有相似生活习惯、无燃用高砷煤史、经健康体检合格的187例居民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32)号)要求,2010年1月至10月,全国1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开展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工作。通过对11个省份中32个县的219个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134个监测村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得出了监测县降砷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监测村降砷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砷监测结果和病情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的研究讨论得出
皮肤是慢性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人工合成的酚类强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具有极强的细胞保护作用。本研究初步探讨tBHQ对元机砷致人皮肤角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通过对HaCaT细胞株常规培养后进行细胞染毒和相关实验,主要包括细胞活力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
研究不同水平饮水砷暴露人群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检测血清、尿液中与早期肝、肾功能损伤有关的蛋白含量的变化,以确定可以引起机体健康损伤效应的饮水砷浓度限值,为寻找砷暴露的特异性血清蛋白标志物以及早期肝、肾损伤标志物提供线索。